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高钾血症——透析患者的“隐形杀手”
高钾血症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钾水平超过5.0 mmol/L即可诊断。数据显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高达28.2%,且存在季节性波动(冬季发生率最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本文将从药物治疗机制、风险管控到日常管理策略,为医护人员和肾病患者提供全面指导。
一、透析患者为何易发高钾血症?
1.肾功能丧失:肾脏排钾能力几乎完全依赖透析,但透析间歇期血钾易蓄积。
2.饮食与药物:高钾饮食(如水果、蔬菜过量摄入)是独立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可增加无尿患者高钾风险达52%。
3.代谢异常:酸中毒、感染等促使细胞内钾外流,而醛固酮减少症患者更易出现顽固性高钾。
二、药物治疗:从传统到新型的突破
1.紧急降钾:快速稳定细胞膜
2.长效控钾:减少透析间期波动
(1)阳离子交换树脂
聚苯乙烯磺酸钠:口服或灌肠,但可能引起肠梗阻,且钠负荷加重高血压。
聚苯乙烯磺酸钙:含钙不加重钠潴留,联合低钾饮食可显著降低透析前血钾水平。
(2)新型钾结合剂
环硅酸锆钠(SZC):选择性结合肠道钾离子,起效快(1小时),且无传统树脂的胃肠道副作用。
Patiromer:通过结肠钙-钾交换降钾,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ACEi/ARB治疗者。
三、治疗中的“雷区”与应对策略
1.低血糖风险
胰岛素治疗后的低血糖在透析患者中高发,原因包括:
肾脏糖异生功能丧失
透析液无葡萄糖加重风险
【建议】治疗后每1小时监测血糖,持续至少6小时。
2.血钾反弹现象
【解决方案】:
联合长效口服降钾药(如SZC)
调整透析方案(如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频率)
3.药物相互作用
ACEi/ARB:虽可保护心肾,但需权衡高钾风险,必要时减量或换用其他降压药。
保钾利尿剂:螺内酯等禁用于无尿患者。
四、综合管理:药物+透析+生活干预
1.透析方案优化
钾浓度个体化: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透析液钾浓度(通常2~3 mmol/L)。
高频短时透析:对顽固性高钾患者,可临时增加透析次数。
2.饮食
每日限钾<2 g:避免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绿叶菜需焯水后食用。
营养师参与:制定个性化食谱,兼顾营养与控钾[3]。
3.居家监测
便携式心电图仪:T波高尖是早期预警信号。
定期检测:透析前血钾≥5.0 mmol/L即需干预,检测频率越高,漏诊率越低。
五、典型案例启示
案例:62岁女性CKD患者血钾>7.5 mmol/L,经钙剂、胰岛素治疗无效,最终血液透析挽救生命。
提示:药物治疗无效时,及时血液透析是终极手段。
结语:医患协作,共筑“钾”盾
高钾血症管理需医护精准用药、患者严格自律。新型药物为治疗带来曙光,但合理饮食、规律透析仍是基石。
来源:血液透析那些事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