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IDSC专访 | 俞云松教授:搭建多学科团队,共谋精准诊疗,合力遏制耐药

2023-07-1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培风图南,赓续华章。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自成立以来,九载砥砺深耕,一贯奋楫争先。IDSC学术大会的召开为我国临床医师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能力和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长足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医学论坛报》推出系列特别报道,对IDSC第九届学术大会上的多位大咖进行采访。本期专访IDSC现任主任委员,第九届学术大会主席——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俞云松教授。


video


Q1

CMT:IDSC第九届学术会议在杭州线下召开。请您介绍一下,与往届大会相比,此次会议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亮点值得重点关注?


俞云松教授:经历三年疫情,IDSC学术大会再次回归线下会议。本次会议主要有两方面的亮点。一是今年IDSC学术大会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既保留了以往的特色环节,聚焦综述进展和学科前沿,还特设了病例交流和辩论赛等多种形式。二是本次大会更加聚焦于感染诊疗的多学科团队(MDT)建设,大会今年邀请了微生物、感染、感控、临床药理、血液、重症、呼吸等相关领域的各位专家授课,也是希望通过多学科协作来进一步推动“精准诊疗,遏制耐药”。



Q2

CMT:目前,微生物感染的精准诊疗和耐药遏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在微生物感染的精准诊疗和耐药遏制中,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投入和研究?


俞云松教授:我们讲实现“精准治疗,遏制耐药”,首先需要完成对患者所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进行快速检测并诊断。其次要有好的药物来进行精准治疗。在这两方面,我认为我国近几年都做得比较好。


诊断技术方面,当前很多公司和企业研发出了开发了病原体的快速诊断耐药检测技术,这为“遏制耐药”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治疗药物方面,我国的药物、抗原研发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今年,我国有一些原创新的抗生素药物相继进入临床实践,这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实现的基础。


我认为,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在这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当然首先要继续在病原学、耐药性检测的创新试剂和设备研发等方面深耕,审批流程上如果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将对此大有助益。另外在抗菌药物研发、专利保护乃至价格设置等方面获得支持,也将对“精准诊疗,遏制耐药”起到支持作用。此外,关于感染病学科建设的支持也尤为重要。倘使这三者均能有长足进步,相辅相成,就能使“精准诊疗,遏制耐药”做得更好。




Q3

CMT:《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诊疗手册第2版》和《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诊疗手册第2版》培训已经进行了8期,您认为通过这些培训,对我国青年感染科医生有哪些影响?


俞云松教授:要完成“精准诊疗,遏制耐药”,感染科的临床医生是非常关键的。高超的诊治能力,还需要临床医生具备丰厚的微生物学储备,拥有良好的药学知识基础。感染诊断准确扎实,才有可能做到合理用药,继而耐药变异和传播速度自然就减缓,所以患者的治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总体而言,这些培训对于年轻感染科医生的诊治能力,尤其是精准诊治能力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记者杨璐绫采写

 推荐阅读IDSC现场报道

精准诊疗,遏制耐药!IDSC第九届学术大会在杭州盛大开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