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PICC相关血栓的诊治经验及护理要点梳理|【浙一经验】实战PICC⑤

2023-08-14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浙一经验:8天实战PICC置管

kv.png

临床上,大量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输入化疗药物、血液制品和高浓度液体,很多药物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临床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药物外渗等原因导致的皮肤组织溃烂,堪称血液临床的一大“利器”。


为规范PICC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爱云主任护师团队特别策划“实战PICC”体系化培训,通过8个话题的分享,深入浅出讲解PICC置管相关技术及临床应用经验,期待帮助到大家的临床工作。


PICC相关血栓的诊断、处理和护理
本期话题


本期导读

PICC在为患者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并发症的风险,其中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较为常见。


血栓的防控是PICC留置过程中应全程关注的护理要点之一。PICC相关血栓应如何防控和处理,发布的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已给予了较多建议,以指导临床血栓防控和处理。


我们将对《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进行分析归纳。


上一期话题我们侧重讲了PICC相关血栓的防控。本期继续分享PICC相关血栓的诊断、处理和护理经验。

【*文末可查看既往专题】


PICC相关血栓的诊断


彩色多普勒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静脉血栓。 当使用彩色血流多普勒超声诊断和确诊 CA-DVT时,应至少出现以下2项结果:静脉不能压瘪、彩色多普勒静脉特征图像异常,和/或静脉充盈缺损。


对于被骨性遮挡无法使用超声观察到的静脉可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不建议使用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筛查


PICC相关血栓的处理


根据《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和2022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的推荐以下治疗方法:

01

有症状血栓,应根据治疗对导管的依赖程度、重新建立静脉通路的可能性及血栓的进展等情况,综合考虑保留或选择拔管时机。只要 PICC尚未拔除,建议继续抗凝治疗,直到导管拔除后3个月,导管拔除前应进行超声再次筛查血栓。

02

单纯影像检查发现的无症状血栓,不建议常规采取抗凝、拔管等处理措施。

03

如何选择保留或拔除导管:现有指南均不推荐常规拔除导管。如果病人治疗仍然需要该导管通路,可在抗凝治疗下继续保留并正常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公认的拔管指征为:治疗已不需要该导管;导管功能已丧失;导管位置异常;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PICC相关血栓的护理要点


导管拔除后在新部位重新置入可导致新部位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增高。


发生血栓后,应对患者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因素进一步评估,以便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


对于发生 PICC 相关性血栓患者,需要抬高患肢20~30°;静脉血栓形成后,遵医嘱积极处理,每日测量双侧肢体同一部位的臂围,对比观察患者消肿情况,并观察患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


深静脉血栓与浅静脉血栓均需考虑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引发的出血风险,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发生出血,报告医生予以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血栓性浅静脉炎处理的核心是对症缓解炎症刺激引起的疼痛。目前,仍无单一的、基于证据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对症处理包括抬高患肢,热敷或者冰敷,口服或外涂非甾体抗炎药、外涂多磺酸黏多糖。


 一句话总结

血栓虽危险,预防有妙招。正确“医”和“护”,保“管”到最后。



 下期话题预告

PICC相关感染的处理及防控,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image.png


- 本期完 -


↓↓↓点击海报,进入专题

海报1 拷贝.png

↑↑↑点击海报,进入专题


团队介绍.png



精选话题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北大血研所经验

看这篇就够了!他克莫司用药的 4 项注意事项及 6 条个体化用药经验

CML疾病危险度及其他预后评估因素

各种TKI药物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镰状细胞贫血的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



更多推荐

铁剂应用的五问五答

中国之声|姜尔烈教授团队:对于早期达MRD阴性患者,自体移植不劣于异基因移植

一文掌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要点

应对TKI不良反应的12条实用策略

白细胞、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这例的诊断应该是……?

太全了!一文详解血小板减少

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前,需要搞清楚的3个核心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

TKI的减量与停药


订阅血液频道1-1.3.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