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正式召开。其中,ATOMIC研究重磅公布,为Ⅲ期dMMR结肠癌的辅助免疫治疗模式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开创了新的“里程碑”。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编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点评研究意义,探讨肠癌诊疗发展之路。
对于存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辅助化疗的临床获益尚未明确。目前,Ⅲ期结肠癌的标准辅助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Ⅲ期ATOMIC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2912559)旨在评估在辅助化疗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即mFOLFOX6方案)基础上,加用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能否改善dMMR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资助的一项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经手术切除的Ⅲ期dMMR结肠腺癌(任何T分期、N1/N2、M0)患者,年龄≥12岁,肿瘤dMMR状态通过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进行了中心实验室验证。
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两组,试验组接受mFOLFOX6方案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12个周期(6个月),随后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13个周期(总疗程12个月);对照组仅接受mFOLFOX6方案治疗12个周期。随机化分层因素包括N分期(N1/N1c对N2)、T分期(T1~T3对T4)及肿瘤部位(近端结肠对远端结肠)。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DFS)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OS)期和不良反应谱。
主要疗效分析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采用分层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DFS期;采用分层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3年DFS率。预设样本量为700例患者,当观察到165例DFS事件(达到计划事件数的50%和75%时进行中期分析)时,在假设生存时间呈指数分布、单侧检验水准α=0.025的条件下,可提供90%的统计效能以检测HR=0.6的差异。
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共712例患者(含1例儿童)被随机分配至试验组(355例)或对照组(35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55.1%为女性。肿瘤特征:83.8%位于近端,46.1%为临床低危(T1~3N1),53.9%为高危[T4和(或)N2]。
第二次中期分析时,中位随访37.2个月,观察到124例DFS事件。试验组3年DFS率为86.4%,对照组为76.6%(HR=0.50,95%CI:0.35~0.72)。分层log-rank检验结果(P<0.0001)超过预设疗效边界值(α=0.009)。对于经中心实验室确认为dMMR的患者,两组的3年DFS率分别为86.6%和77.1%(HR=0.53;95%CI:0.36~0.79),分层log-rank检验的P<0.0007。亚组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生存获益在所有预设亚组(包括≥70岁患者、低危及高危人群)中均保持一致。OS数据尚未成熟。
安全性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为72.3%和59.2%,主要增加的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两组分别有2例和0例患者发生5级TRAE。
该研究显示,相较于单纯mFOLFOX6,阿替利珠单抗+mFOLFOX6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DFS,使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0%,不良反应与化疗预期一致,联合治疗组严重白细胞减少的风险可控。因此,阿替利珠单抗+mFOLFOX6可被视为Ⅲ期dMMR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新标准。
自2017年起,ATOMIC研究就以进行中研究(TPS)的形式多次在ASCO年会中亮相。TPS作为展示正在进行的重要临床研究的环节,本身就意味着研究的价值,学术界对该研究的最终结果关注已久。
在免疫治疗兴起后,dMMR肿瘤因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显著敏感性而成为焦点。晚期dMMR肠癌患者中,从2020年的KEYNOTE-177研究到近期公布的CheckMate8HW研究,都明确证实了免疫治疗(无论是单免还是双免)相比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晚期dMMR患者的优先选择。
近年来,dMMR肠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无论是单药方案还是双药方案,都显示出免疫治疗能为dMMR患者带来很高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为相当一部分患者实现了器官保留(尤其是肛门保留)、功能保留的目标。
晚期和新辅助治疗中观察到的卓越疗效,促使研究者更加关注免疫治疗在术后辅助领域对dMMR人群的潜在价值。
ATOMIC研究将经手术切除的Ⅲ期dMMR结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6个月FOLFOX化疗,试验组则在6个月FOLFOX基础上联合1年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研究设计始于2017年,当时KEYNOTE-177研究及CheckMate8HW研究等关键数据尚未公布,故选择在传统化疗基础上“叠加”免疫治疗作为对照方案,而非直接比较免疫治疗与化疗。这一设计在当时曾引发学术界关于是否应对dMMR人群采取更激进方案(直接豁免化疗)的探讨,反映出当时对该人群免疫治疗疗效的认识与信心尚不充分。
此次,ATOMIC研究的公布在证实辅助免疫显著获益的同时,也引发出若干待探索的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
首先,免疫治疗的最佳干预阶段尚未明确。大量研究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单免或双免)疗效可观,如NICHE-2研究,该研究中试验组在第1天接受1剂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治疗,第15天时再接受1剂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并在治疗开始的6周内进行手术。在中位随访26个月期间,患者的DFS率可达100%。而ATOMIC研究中辅助化疗联合免疫(3年DFS率86.4%)虽优于单纯化疗,但疗效未达100%。引发关于免疫治疗效益最大化阶段(新辅助对辅助)及其相对优势的深入思考。
当期,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丁培荣教授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多中心开展的全国性Ⅲ期PACE研究正在进行。该研究在dMMR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将对照组按指南接受3个月或6个月辅助化疗(基于风险分层),而试验组则完全去除化疗,仅采用信迪利单抗进行6个月辅助免疫治疗,旨在为“去化疗”的临床可行性提供关键证据。
其次,免疫治疗的理想时长需要优化。新辅助短程研究的卓越疗效(NICHE-2研究、MSKCC研究等),促使我们反思辅助免疫是否需要长达1年,以及能否通过缩短疗程(如数周或数月)在维持疗效的同时改善安全性。
最后,在晚期dMMR患者中,双免联合一线治疗显示出优于单免的疗效,这种优势能否复制到辅助治疗中也是未来的重要探索方向。
综上,ATOMIC研究作为dMMR辅助免疫治疗领域首个“里程碑”式的Ⅲ期阳性研究,不仅为当前实践提供了变革性证据,更开启了围手术期治疗优化探索的新篇章。期待未来更多研究探索目前悬而未决的问题,以满足日益精细化的临床需求。
为了直面目前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严峻挑战并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与秦叔逵教授、樊嘉院士、于金明院士等专家延续既往合作,共同筹办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并于2024年4月27日在济南正式成立。在编委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报社始终坚持建设医学媒体国家队品牌,与广大专家同频共振,以专家视角引领学术报道,以报社资源助推学科发展,持续产出高质量专业内容,共同推广肿瘤领域科技研究及临床转化成果,助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肿瘤学编委会群策群力,全面贯彻《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筹办“编委之声”专栏,邀请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发挥引领作用,点评肿瘤学术前沿进展,传播优秀研究成果,启示科研学者。专栏将从本期开始,固定每周邀约一位编委发布一篇点评文章,于每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B1版面刊发。
聚焦前沿热点,同思学科发展,共助健康中国,“编委之声”专栏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袁瑛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