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柳斌教授(肿瘤内科)肺癌MDT团队、肖平教授(胸外科)及孙磊教授(放疗科)就肺癌全病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接受访谈,系统阐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诊疗策略与前沿进展。
一、柳斌教授:MDT协作与靶向治疗未来方向
柳斌教授指出,MDT模式是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核心支撑。通过肿瘤内科、放疗科、胸外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可实现诊断、病理分型及基因状态的精准确认,并利用线上平台等工具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团队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可及性。未来研究方向将聚焦靶向治疗耐药机制、ADC药物研发及双抗/多抗药物开发,同时探索纳米递送系统等创新技术。
二、肖平教授:新辅助治疗的个体化实践
肖平教授强调,新辅助治疗显著拓宽了肺癌手术适应证。针对Ⅲ期不可手术(如3A/3B期)及部分Ⅱ期患者,基因突变阳性者采用2-3周期靶向药缩小肿瘤及淋巴结,驱动基因阴性者则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报告调整辅助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评估患者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并通过MDT讨论制定全程管理方案。对于高危因素(如肿瘤较大、微乳头成分占比高)的早期患者,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避免过度治疗。
三、孙磊教授:脑转移治疗与放疗技术优化
孙磊教授详细阐述了驱动基因阳性肺癌脑转移的诊疗策略。三代TKI药物(如奥希替尼、罗拉替尼)凭借高颅内穿透性,显著改善脑转移患者预后,其中罗拉替尼对基线脑转移患者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达83.3%,完全缓解率(CR)达72.2%。对于无症状脑转移患者,罗拉替尼可延缓局部干预需求。放疗方面,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剂量为60-66Gy,采用调强放疗(IMRT)及呼吸门控技术优化剂量分布,平衡疗效与肺毒性等不良反应。
结语
四川省肿瘤医院MDT团队通过多学科深度协作,构建了覆盖诊断、治疗、随访的全病程管理体系,为肺癌患者提供了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体现了现代肿瘤医学的科学与人文关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