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1年12月3日,最新版国家医保报销目录公布,其中,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民族原研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成功入选,这是其在继今年6月份获批晚期胃癌治疗适应症后的又一喜讯。这预示着,在2022年,维迪西妥单抗将以更经济的价格惠及更多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HER2过表达定义为HER2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或3+。值此喜讯公布之际,我刊特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接受专访,分析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的实际意义,并畅谈其未来发展前景。诚邀您共赏!
专家简介
袁响林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副院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武汉市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人卫社八年制教材《肿瘤学》副主编
擅长领域: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基础研究文章发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Lancet lnfection disease、JCO、CCR、Autophagy、Annals of Onc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毕锋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腹部)主任
信号转导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室主任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内科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展现民族制药企业强劲实力,为民族原研ADC探索树立榜样
Q1:2021年6月9日,维迪西妥单抗成功获批胃癌治疗适应症,成为了我国首个上市的民族原研ADC。仅半年后,维迪西妥单抗胃癌适应症进入最新医保报销目录。值此新版医保即将正式执行之际,作为我国消化道肿瘤治疗专家,您如何评价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的长远意义与价值?
袁响林教授:维迪西妥单抗的上市速度超出预期,令中国在ADC领域的探索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我深深为中国民族制药企业的研发实力感到自豪。维迪西妥单抗覆盖并满足了更多胃癌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以往曲妥珠单抗治疗仅应用于IHC 3+或IHC 2+及FISH阳性的患者,而这一部分人群仅占胃癌患者总数的12%左右。维迪西妥单抗获益人群范围更广泛,HER2中表达(IHC2+)或高表达(IHC 3+)患者均可获益,无需FISH检测,其将应用人群扩展至近30%,令更多患者能够从ADC治疗中获益。
维迪西妥单抗的上市也促进着研究者对其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维迪西妥单抗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前景值得期待,此外与放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联合也同样具有潜力。我们课题组也正在积极探索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治疗的效果,以期寻找胃癌治疗的新模式。更为重要的是,维迪西妥单抗作为突破技术壁垒的民族原研创新药物,将为更多国内制药企业的ADC研发提供参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靶点和更多细胞毒性药物的ADC产品,不断扩展ADC的临床使用范围。
毕锋教授:维迪西妥单抗成功获批胃癌治疗适应症,对于中国制药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ADC在肿瘤领域异军突起,有机构预测ADC全球市场规模将超百亿,成为制药行业的竞相布局的热门领域。在此背景下,中国民族制药企业正在全力冲刺,其中维迪西妥单抗突破技术壁垒,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ADC,树立了民族制药行业的榜样,令更多制药企业在创新药物研发上更有信心。
对于医生而言,首个民族原研ADC维迪西妥单抗的上市,为大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ADC被称之为“生物导弹”,其由靶向特定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和附着于该抗体上的细胞毒性药物构成,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杀伤力。靶向HER2的药物为胃癌治疗带来新发展,但抗HER2治疗耐药的问题却困扰了临床数年之久,如今维迪西妥单抗的上市令HER2阳性胃癌再迎新突破。维迪西妥单抗在临床研究中的数据也证实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进入医保目录后将会进一步提高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可及性,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维迪西妥单抗疗效与安全性双线并行,成为HER2中高表达晚期胃癌领域的闪亮明星
Q2: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是医患最为关注的话题,而作为一款新型抗肿瘤药物,ADC是否能够平衡二者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您作为维迪西妥单抗上市研究的研究者,对此如何评价?
袁响林教授:维迪西妥单抗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疗效,C008研究结果显示,125例经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接近25%,疾病控制率(DCR)接近42%,中位无进展生存(PFS)达4.1个月,中位总生存(OS)为7.9个月,这一结果几乎达到二线治疗水平。维迪西妥单抗仅凭借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就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广大专家的高度认可,成功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从侧面证实了维迪西妥单抗在HER2过表达胃癌中的潜力。
更为重要的是,维迪西妥单抗出色的安全性更加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维迪西妥单抗独特的细胞毒性药物偶联单克隆抗体结构,令其相较于传统化疗药物有着高效低毒的特性。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三线治疗之时,基础情况较差,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度也更低,维迪西妥单抗的优势因此更加显著。在C008研究中,维迪西妥单抗≥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与国际同类ADC药物的数据相比更为出色。
正是在安全性和疗效的双重保障下,维迪西妥单抗在晚期胃癌治疗将有着十分光明的临床应用前景。
维迪西妥单抗研究数据获得专家广泛认可,多维度临床价值有待更深入探索
Q3:目前维迪西妥单抗在多癌种中的研究正在同步开展,且初期探索结果喜人。在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后,您对其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有着怎样的期待?
毕锋教授:抗HER2治疗在胃癌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维迪西妥单抗在晚期胃癌三线治疗中的出色表现,成功为HER2过表达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手段。
维迪西妥单抗在未来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推进胃癌二线治疗备受期待。既往,HER2过表达患者在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进展后,面临着无药可用的窘境。ADC的出现带来转机,国际多中心Ⅲ期DESTINY-Gastric04研究证实了ADC在二线治疗的有效性。此外,C008研究中有74例(58.3%)是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患者,其经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后依然可获得27.0%的ORR。正因如此,我们十分期待维迪西妥单抗在二线治疗中的数据,期待该药物能够早日应用于临床。
维迪西妥单抗的临床应用拓展也具有更多维度,例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或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维迪西妥单抗对于IHC2+的患者人群依然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缓解,且无需FISH检测,为那些既往没有经过靶向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由此也启示针对HER2低表达胃癌治疗策略的联合治疗方案探索。
近年来,靶向于HER2的ADC在多个癌种中均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尿路上皮癌、胆道癌、乳腺癌及妇科肿瘤等领域均有着令人满意的进展,尤其在乳腺癌领域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此外,HER2过表达患者在结直肠癌中尽管占比仅为2%,但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庞大的基数预示着靶向于HER2的ADC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非常期待维迪西妥单抗能够在不同肿瘤领域拓展更多研究布局,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