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系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牛、非洲、田鼠、山羊、pinnipedii、suricattae和mungi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一大类分枝杆菌的总称,曾用名为非典型分枝杆菌、非典型抗酸杆菌、非分类分枝杆菌、未分类分枝杆菌、无名分枝杆菌、野种分枝杆菌、机会性分枝杆菌、副结核杆菌、假性结核菌等。迄今为止,共发现NTM菌种190余种,14个亚种(http://www.bacterio.net/mycobacterium.html),其中大部分为寄生菌,仅少部分对人体致病,属条件致病菌。NTM病是指人体感染了NTM,并引起相关组织、脏器的病变。近年来,NTM病呈快速增多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根据NTM的生长速度,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将其分为快速生长型和缓慢生长型两大类,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此种分类方法。
Runyon分类法根据该类菌群在试管内的生长温度、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及色素产生与光反应的关系等将其分为4组,前3组实际上为缓慢生长分枝杆菌,而第4组则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国内目前多以两种分类法相结合。
1.Ⅰ组:光产色菌(photochromogens):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不见光时为淡黄色,光照后变为黄色或橙色。本组以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海分枝杆菌(M.marinum)及猿分枝杆菌(M.simiae)为主。
2.Ⅱ组:暗产色菌(scotochromogens):在无光时菌落产生黄色或红色。本组以瘰疬分枝杆菌(M.scrofulaceum)、戈登分枝杆菌(M.gordonae)及苏尔加分枝杆菌(M.szulgai)为主。
3.Ⅲ组:不产色菌(non‐photochromogens):无论光照与否,菌落均不产生色素,可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本组有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vium complex,MAC)、嗜血分枝杆菌(M.haemophilum)、溃疡分枝杆菌(M.ulcerans)、蟾分枝杆菌(M.xenopi)、玛尔摩分枝杆菌(M.malmoense)、土分枝杆菌(M.terrae)及胃分枝杆菌(M.gastri)等。
4.Ⅳ组: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RGM):3~5d内有肉眼可见的菌落,多数1周内即生长很旺盛。本组有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M.abscessus complex,MABC)、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龟分枝杆菌(M.chelonae)、玛格丽特分枝杆菌(M.mageritense)、外来分枝杆菌(M.peregrinum)、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和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菌种被发现,亲缘关系密切的菌种被鉴定出来,使得NTM菌种分类更加细化和完善。目前已经证实,MABC由3个亚种组成: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M.abscessus subsp.abscessus)、脓肿分枝杆菌马赛亚种(M.abscessus subsp.massiliense)和脓肿分枝杆菌博莱亚种(M.abscessus subsp. bolletii),也可称为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马赛分枝杆菌(M.massiliense)和博莱分枝杆菌(M.bolletii)。MAC是发现新的菌种或亚种最多的分枝杆菌,包括鸟分枝杆菌(M.avium)、胞内分枝杆菌(M.intercelleulare)、奇美拉分枝杆菌(M.chimaera)、马萨分枝杆菌(M.maeseillense)、副胞内分枝杆菌(M.paraintracellulare)、哥伦比亚(M.colombiense)、奥尔胡斯分枝杆菌(M.arosiense)、伤口分枝杆菌(M.vulneris)、罗讷河口分枝杆菌(M.bouchedurhonense)和蒂莫内分枝杆菌(M.timonense)等,鸟分枝杆菌又分为4个亚种:鸟分枝杆菌鸟亚种(M.avium subsp.avium,MAA)、鸟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M.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MAP)、鸟分枝杆菌森林亚种(M.avium subsp.silvaticum,MAS)和M.avium subsp.Hominissuis(MAH),而胞内分枝杆菌新发现2个亚种:胞内分枝杆菌莲建洞亚种(M.intracellulare subsp.Yongonense)和M.intracellulare subsp.indicuspranii。随着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的NTM菌种及亚种还将不断被发现。
本文节选自《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于治疗指南(2020年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