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爱儿童,综合诊治——儿童横纹肌肉瘤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2019-06-19作者:Aurora资讯
儿童肿瘤 横纹肌肉瘤化疗放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

       儿童恶性肿瘤,无论是好发癌肿或是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效果等均与成人恶性肿瘤有所不同,为加强大众对儿童恶性肿瘤的关注和认知,提高医生对儿童恶性肿瘤的诊治能力,今日肿瘤特邀儿童肿瘤学专家们,推出《儿童恶性肿瘤诊治专题》。

       今日我们邀请到的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晓莉教授,介绍儿童横纹肌肉瘤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1.png

       横纹肌肉瘤(RMS)是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5%~7%,位于儿童颅外实体肿瘤第3位。2~5岁是发病高峰期,在>12岁患儿中,其死亡率明显升高。美国横纹肌肉瘤协作组(IRS)-V最新研究结果显示,RMS 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在低、中及高危组分别为88%、55%~76%以及<30%。

       基于我国诊疗数据,结合国际研究经验,中国儿童及青少年RMS协作组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儿童及青少年横纹肌肉瘤诊疗建议》(CCCG-RMS-2016)。

2.png

       RMS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由不同分化阶段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属于小圆蓝细胞肿瘤,肿瘤由小细胞组成,有大、圆、深染的细胞核,镜下可见骨骼肌排列,免疫组化显示多种骨骼肌标志物。世界卫生组织将RMS分为三种基本病理类型:①胚胎型(ERMS),包括葡萄簇状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部分ERMS存在11号染色体杂合缺失;②腺泡型(ARMS),部分存在染色体易位t(2;13)(q35;q14)或t(1;13)(q36;q14),分别形成融合基因PAX3-FKHR和PAX7-FKHR,前者融合蛋白与预后不良相关;③多形型或间变型,儿童罕见,间变型预后不佳。

       约10%~30% RMS患儿存在遗传学危险因素。德国软组织肉瘤协作组研究发现,p53、mdm-2和Ki-67在RMS中低水平表达,但在转移ERMS中可见p53的高表达。RMS与多种综合征相关,如李-佛美尼综合征、贝克威思-威德曼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1型等。近期研究表明,RMS存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过表达及通路的激活。

3.png

       RMS原发部位以头颈部多见(40%),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25%)及四肢(20%)。白色人种发病率高于亚洲人及黑人,男女发病率比为1.5:1。RMS增殖快,浸润广,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如肺、骨、骨髓、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及腹膜后,远处器官转移较淋巴结转移更常见。病理检查是RMS确诊依据。RMS为高度恶性肿瘤,需行骨髓检查了解有无骨髓侵犯,脑膜旁区需行脑脊液检查。RMS的预后与其发生部位相关,预后良好的部位包括:泌尿生殖道、眼眶及非脑膜旁头颈部区域,预后不良的部位有脑膜旁区、躯干及四肢。

       现多采用基于影像学制定的临床分期系统,结合IRS术后-病理临床分组系统对RMS进行分期分组。IRS及儿童肿瘤学组(COG)根据病理亚型、术后病理分期和TNM分期,将RMS分为低、中、高危组。我国CCCG-RMS-2016在以上分组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枢侵犯组,即具有颅内侵犯、颅底骨侵蚀、颅神经麻痹、脑脊液阳性,以上任意一项者。

4.png

化疗

       VAC方案被认为是RMS经典化疗方案。COG ARST 0331研究结果显示,低危组患儿,将环磷酰胺总用量由26.4 g/m2,降低至4.8 g/m2(1.2 g/m2,共4个疗程),不影响预后,同时可降低毒性。D9803结果显示,VAC /VTC方案交替并不能改善中危组患儿的总体预后。ARST 0531主要评价了VAC/VI交替与单用VAC方案对中危组横纹肌肉瘤治疗效果的影响。ARST 0431研究中,在高危组患儿、脑膜旁区及脊柱旁患儿,采用了VI/VDC/I*E方案交替的强化疗方案。

       我国CCCG-RMS-2016首次提出中枢侵犯组的概念,此类患儿采用包括卡铂、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及依托泊苷在内的六药联合化疗方案,可达到更好的中枢渗透性,前25周密集治疗,为后期放疗及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难治/复发RMS,需考虑前期治疗因素,对于低危组患儿,应用VA方案复发者,通常VAC/VI方案交替使用是有效的。VAC方案治疗失败者,可考虑VDC/I*E方案交替。

       (注:V-长春新碱;A-放线菌素D;C-环磷酰胺;T-托泊替康;I-伊立替康;D-阿霉素;I*-异环磷酰胺;E-依托泊苷)

放疗

       放疗是重要的局部控制措施。除IRS术后病理分组为I组ERMS外,余患儿均需放疗。D9803研究结果显示,IRS I/II组的ARMS局部控制效果良好。局部治疗失败占IRS III组患儿首发事件的63%,其发生与组织亚型、淋巴结转移无明确相关性。在IRS-III和IRS-IV等RMS系列研究中发现,肿瘤直径>5 cm,放疗的局部控制率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IRS-II~IRS-IV研究发现,早期放疗可降低高危脑膜旁RMS的局部治疗失败率。D9803方案中,对部分高危脑膜旁RMS进行延迟放疗。在出现颅神经麻痹(CNP)和颅底骨侵蚀(CBBE)的患儿中,D9803的延迟放疗和IRS-IV的早期放疗,两者局部控制失败率无显著差异。

       除了传统的外放疗,质子治疗及近距离放疗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童RMS患者的局部控制,其主要优势是可明显减轻放疗的远期副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在RMS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取决于肿瘤部位,手术治疗需考虑操作可行性、功能保留及美观需求。眼眶RMS通常仅需放、化疗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脑膜旁区RMS手术切除难度大。前列腺、膀胱RMS,通常先予放、化疗,若仍有残留病灶,再行手术切除。四肢RMS以腺泡型居多,易发生淋巴结及血行转移,建议先予放、化疗,手术尽量保留患肢功能。

靶向治疗

       随着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在传统化疗基础上加入靶向药物治疗儿童RMS,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mTOR抑制剂,如西罗莫司目前已应用于RMS的治疗;克唑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小分子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和酪氨酸激酶(c-MET)双靶点口服抑制剂,其在RMS的应用也是安全的,遗憾的是ALK在儿童RMS中的过表达并不常见;贝伐珠单抗在难治/复发RMS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反应率。COG方案 ARST 08P1,在VI/VDC/I*E/VAC 联合化疗基础上,加入替莫唑胺和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人单克隆抗体西妥木单抗(cixutumumab)。COG对于难治/复发RMS的方案是,在长春瑞滨联合环磷酰胺基础上,加上坦罗莫司(temsirolimus)/贝伐珠单抗,取得了较高的治疗反应率。放疗与卡铂及伊立替康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随着对RMS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RMS的治疗。综合传统放、化疗,手术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将为患儿提供更加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未来,希望能借助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肿瘤学组的平台,深入开展RMS多中心临床研究,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提高我国儿童RMS诊治水平。


本文首发于《中国医学论坛报》5月30日B1版

作者 | 马晓莉  段超(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