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视角——创新药物、MDT模式共促前列腺癌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2021-03-30作者:CMT快讯资讯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非原创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前列腺癌诊疗中,非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nmCRPC)和骨转移CRPC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两大难点。2021年3月20日,正值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之际,分别用于治疗这两类人群的达罗他胺(诺倍戈®)、镭-223(多菲戈®)联合上市会圆满召开。会上,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王淑侠教授,新药物的出现将为前列腺癌诊疗带来哪些改变?且听专家如何说。


图片8.png


1
问题1:王教授您好,我是中国医学论坛报的记者,今天非常荣幸邀请您参加咱们中国医学论坛报的专访,我们有以下两个问题想请您分享一下。首先第一个问题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前列腺癌乃至整个肿瘤治疗的领域核医学科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前列腺癌的诊疗当中,您是如何看待核医学发挥的作用的?


王淑侠教授:谢谢您的问题。首先核医学是在肿瘤治疗领域,特别是您刚刚提到的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整个医疗团队的一部分对于前列腺癌的诊疗,临床来说,目前核医学领域有几大突出的进展。


第一个就是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上,有一个α粒子的药物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能够在我们国家走向临床,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那么这个药物也被我国的临床指南纳入为一线治疗药物。


第二个就是在我们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这个过程中,我们核医学有诸多的武器来帮助临床医生发现前列腺癌,确定前列腺癌的分期,进而为确定最优的治疗方案提供关键性的信息。在这个领域小分子的特异性标记的核素的显像药物能够为前列腺癌的分期,带来非常明显的进步。


2
我们第二个问题是治疾病的治疗创新药物不断涌现,多菲戈是一种新型的α核素,与既往的β核素相比,有什么样的创新点,还有在临床应用对核医学科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请您分享一下。


王淑侠教授:首先α粒子的药物跟β射线的药物相比的话,其治疗的靶向性更强,他对肿瘤骨转移的自杀伤作用更强,所以它是治疗性的药物,它能够切断肿瘤细胞的双面,这个药物就定义为治疗性的药物,跟既往的每一个射线的骨转移治疗药物相比,其副作用更小,这一点特别是在对于晚期的前列腺癌患者,已经不太好的情况下,这样的药物对患者来说就有非常大的改善。


在中国,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只有67%,这一数据仍差强人意。如何提升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是临床面临的主要挑战。早期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但转移性前列腺癌,尤其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治疗仍不令人满意。基于上述背景,前列腺癌的主要探索方向仍要聚焦于CRPC的诊治。近年来,随着如达罗他胺、镭-223等创新药物不断出现,将有望提升CRPC患者的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


如今越来越多相关临床专家已经达成共识,肿瘤需要综合性治疗,故而MDT模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我认为,MDT仍可能处于一种初期阶段,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或许会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团队,团队包括外科、肿瘤科、放疗科、核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可以更好地进行协作,进行疾病综合诊疗,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对于可手术的患者,会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同步考虑围手术期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我们也确实有理由相信,随着未来MDT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改变,这一模式也将会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本文由王淑侠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