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华西医院郑晓峰团队揭示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在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老年人群中的全球患病率

2025-01-13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胰岛移植研究中心郑晓峰团队于2024年12月在Obesity Reviews发表研究,详细评估了认知障碍、痴呆在超重、肥胖及向心性肥胖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并从国家和地区差异、国家发展水平、国家收入水平、诊断方法、超重和肥胖发生时间、BMI等多个角度对人群进行了详细分层,评估分层后各亚群中的患病率的差异性。

随着全球老年化进程加剧,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发病率逐年升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截至目前,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了肥胖和痴呆的关系,并认为肥胖,尤其是中年肥胖,是认知障碍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然而,不同肥胖类型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流行病学尚缺乏研究。

本研究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自成立到2023年11月的相关文献。通过Logit转换的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应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来探索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共纳入72个研究,涉及2980947例参与者,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在超重和肥胖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是32.54%和9.47%(图1)。

图1 不同肥胖类型老年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汇总患病率

在国家和地区差异、国家发展水平、国家收入水平、诊断方法等诸多因素中,国家收入水平对两者的患病率均具有最高的预测效应(60.3%和90.3%)。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亚组分析结果,在超重和肥胖两个亚群中,轻度认知障碍(超重/肥胖 33.97% vs. 28.01%,P=0.6)和痴呆(超重/肥胖 9.79% vs. 9.05%,P=0.7)的患病率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在诸多诊断方法中,使用MMSE进行诊断得到的痴呆患病率最高(25.7%,95%CI 13.83-42.72,P<0.01)。

基于目前可获得的数据,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在向心性肥胖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分别是10.18%和9.75%(图1)。

该研究估算了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在超重和肥胖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并从国家和地区差异、国家发展水平、国家收入水平、诊断方法、超重和肥胖发生时间、BMI等多个角度对人群进行了详细分层,评估分层后各亚群中的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

除此之外,基于目前可获得的数据,该研究还计算了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在向心性肥胖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作为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系统评价,该研究将为未来有关于肥胖和认知障碍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为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专家点评


冉兴无教授:迄今为止,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肥胖(尤其是中年肥胖)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尚缺乏对不同肥胖类型人群中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利用现有数据估算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患病率,并进行相应的人群分层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作者团队基于目前可获得的所有证据,通过Logit转换的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应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处理全球数据中的高异质性,对全球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在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做出了较为准确地计算,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人群分层,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冉兴无,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四川省糖尿病与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内分泌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主任,内分泌疾病研究所所长、糖尿病足创新研究室主任,血管中心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分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等,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授权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件,发表论文300余篇。

作者心得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团队从这一热点问题切入,阅读相关文献后,发现有大量研究讨论肥胖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并已基本确定肥胖,尤其是中年肥胖可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然而,在仔细阅读相关研究后,发现对不同肥胖类型人群中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明显缺乏,因此便确定了本文的选题。

论文最终得以发表,我们认为主要在于这篇文章不再将关注点放在“肥胖是否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这一已经得到充足证据的话题上,而是基于这一广泛确立的证据,对这个问题做出进一步探讨,包括具体患病率的估计及从多个角度进行人群分层。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现存证据的缺乏,我们对向心性肥胖老年人中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患病率估计可能存在不足;其次,来自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文献极少,影响了统计结果;最后,由于某些可能对患病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遗传背景)的数据缺失,我们无法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该选题与肥胖紧密相关,我们将论文投至Obesity Reviews,该杂志是内分泌代谢领域的高影响力期刊,发表关于肥胖及其共病相关的所有学科评论。我们于2024年1月4日投稿,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审稿,经过两轮返修,文章最终于2024年11月28日接收,2024年12月8日在线发表。

通信作者

郑晓峰,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岛移植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分会常委,成都高新医学会胰腺病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关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于Nat Commun、PNAS、ACS Nano、Int J Surg、Obes Rev 等高水平杂志,入选威立Wiley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美国生理学会APSselect优秀论文奖。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XPAND基金、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成都市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

第一作者

韦俊仑,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获日本第一三共医药学奖学金、四川大学综合奖学金,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负责并参与多项大创项目。

共同第一作者

朱新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岛移植研究中心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表多篇SCI论文。


来源:华西医学时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