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慢性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长期反复受到某些严重且广泛损害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以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的异常改变。
1.慢性肝功能不全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可发生诸如肝细胞受损、胆汁排泄、肝血流量和药物PB的改变等。
2.慢性肝功能不全对抗菌药物PK的影响:
肝功能不全引起肝脏自身代谢和清除能力降低,导致药物蓄积,表现为血浆蛋白合成减少使药物游离部分增加;大量腹水致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胃肠道淤血、水肿,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对肝药酶的诱导作用减少,导致血药浓度增高;累及肾功能,造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蓄积。
1.慢性肝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目前常用的肝功能试验并不能全面反映肝脏对药物的代谢清除能力,因此不能作为调整给药方案的依据。肝病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其给药方案的制定可参考:
(1)肝功能不全对该类药物的PK影响;
(2)肝功能不全时该类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2.避免与慎用有肝毒性的抗菌药物:
(1)该类药物主要经肝脏清除或代谢,并可发生毒性反应,肝功能不全时清除减少,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包括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类、异烟肼、酮康唑和咪康唑等。
(2)虽然主要经肝脏清除的药物,但并无明显毒性发生:可正常应用,必要时减量,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该类药物包括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等。
(3)药物经肝、肾双途径清除:严重肝病,尤其是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包括青霉素类中的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喹诺酮中的培氟沙星、氟罗沙星等。
(4)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不需调整剂量:包括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他啶、万古霉素及多黏菌素等。
3.依据肝功能损伤程度调整给药方案:
Child-Pugh分级将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按Child-Pugh分级的剂量调整(表1)。
本文节选自《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6) : 409-446.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8.06.00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