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6月8~10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病分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办的2018年第九届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论坛暨2018北京第十届肠黏膜屏障与相关疾病论坛在京召开。此次会议针对肠黏膜屏障相关疾病和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2项热点议题,旨在更好地提高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增进国内消化同道们的交流。《消化·肝病周刊》将对会议热点研究进行报道。
PSC合并UC的诊断和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唐承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合并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患者中有70-80%共患IBD,其中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4-7.5%IBD患者伴有PSC。北欧的数据提示PS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但应考虑检测手段提高和疾病普及等对发病率的影响。我国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的UC患者合并PSC的占0/160(0%),安徽地区占15/293(5.12%)。
PSC由表观遗传,肠道微生态,代谢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肠道局部的慢性黏膜炎症、肠淋巴细胞归巢至肝脏组成了肠道的局部环境,肝内胆管细胞和胆汁环境构成了肝内的局部环境,表观遗传学和上述两种局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在遗传、免疫、胆汁酸、微生物组的参与下形成了肝肠对话,最终导致肝内外的纤维性胆管炎,病理表现为胆管壁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洋葱样结构,甚至胆管壁消失。
此外,PSC也受种族、年龄等客观因素影响。PSC在欧洲后裔中较多见,也是多数研究的人群来源,非洲青年人群的病情较重,其中大多合并CD,男性和女性的差别不大,亚洲人群中PSC发病则少见。儿童PSC患者多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重叠,对初治反应好,青年PSC患者临床表现典型,进展快,老年人发生PSC预后稍好。
表 PSC的三种临床亚型比较
在遗传特征中,与IBD相关的基因位点有163个,与PSC相关的基因位点有16个,其中只有50%与IBS共享。而70%PSC患者同时有一个IBD风险遗传位点,这与临床患病情况很相近。
PSC常伴随IBD,而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SC)通常不伴随IBD,这是PSC与IgG4-SC重要鉴别要点。IgG4-SC常伴随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而2型AIP常伴随IBD。
诊断PSC后,若同时合并IBD,需进行结直肠癌肿瘤的筛查,每年需进行一次肠镜和肠黏膜活检;若不合并IBD,可每5年做一次肠镜。
药物治疗方面,不推荐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28mg/kg/day,因为可能增加结肠癌风险(证据质量高,强烈推荐),万古霉素可显著改善肝生化及临床症状(该推荐缺乏RCT)。内镜治疗方面,对PSC患者伴有明显胆管狭窄及串珠样改变时,推荐:①ERCP球囊扩张,②ERCP细胞学、活检、荧光原位杂交,排除胆管癌症状,③ERCP术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④ERCP球囊扩张后不推荐常规放支架,严重狭窄者,建议放短期支架,但上述推荐证据质量低,除了①②为强烈推荐,其他为条件推荐。失代偿期肝硬化,为延长生存期,或MELD评分>14分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总结:PSC-UC在中国少见,应该增加认识。PSC有多种临床亚型,PSC-UC有助于临床分型判断。PSC-UC患者结肠癌风险高,应每年内镜检查,不推荐UDCA治疗,可能增加结肠癌风险。推荐万古霉素及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则应考虑肝移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林天雨整理 唐承薇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