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儒亮时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捷径,但有窍门。进行观察与剖析,有个在看热闹还是要看门道的问题。二者之间,有专业性区别的,其中的关键在于有无系统思维、有无要素管理和是否具有应急管理法治力等,这其中,诸如预案演练、应急管理、法治运用、媒体沟通、社会参与、智慧平台、心理应激、物质储备,等等,都是观的要素、察的维度和评的“事项”。要素少一个,应急缺一味,效果差一分,平衡丢一点。
来源:央视新闻《新闻1+1》、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转发:杭州网 时间:2022-10-13
眼下新一轮疫情,点多、面广,持续时间长,病毒不断变异,防控难度也在加大。10月12日晚,央视“新闻1+1”就疫情防控政策,专访了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白岩松:这两天媒体陆续发表评论,强调信心和耐心,我也注意到有些人说,“疫情都三年了,我们还要打持久战吗?”您怎么看待很多人的这种担心?
梁万年:我也跟大家一样,期盼疫情早点结束,但是这个新冠肺炎的疫情,确实太独特了,这个病毒很狡猾。我们目前还不能说疫情就结束了,我们仍然还面临着疫情的风险。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大流行阶段,世卫组织还没有宣布大流行结束,它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
从我们的外防输入的压力来看,现在在逐渐的加大,特别是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它的传播速度在加快、隐匿性在增强,但有一个好处,它的致病率在下降。不过,从总的一个感染来看,它对人群的健康威胁,还是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还是继续坚持我们的防控策略,优化防控措施,来为最终战胜疫情做准备。
白岩松:我们现在继续执行动态清零的政策,背后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担心的是什么?
梁万年:动态清零是一个总的方针,这个总方针是在我们国家的抗疫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所确立的,它的核心问题不是说病毒的清除,也不是说一例病例都不能发生,而是对于疫情的清零。简单说就是,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让它不出现连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反弹,这就是动态清零。
在当下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强调我们的总策略总方针?为什么要强调对发生的疫情进行围捕?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的平衡:
1、这个疾病和病毒我们对它了解的情况,以及它的毒性和致病能力
2、我们的抵抗力,特别是卫生健康系统的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
3、我们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力求取得一个平衡,只要不失衡,对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就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和病毒和疾病之间,还无法做到完全的平衡。所以必须要介入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来取得平衡。基于这一点,我们现在最担忧的是,如果我们不加以严格的管控,我们会导致一些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会出现一些重症病例,乃至死亡病例的出现。另外,一旦感染人数增多,就会产生医疗系统的挤兑。最终反过来,就会加剧人们的恐惧心理,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这是我们最担忧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一个最重要的考虑。
白岩松:梁教授,您一定也听到了另外的声音:有的国家疫情都结束了,球场坐8万人都不戴口罩,我们为什么还要动态清零?
梁万年:从全球的情况来看,大家可能认为其他国家完全放松了,完全对疫情都不管了,其实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也不完全是这样。从全球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国家是在入境这一块进行放松和调整,那么从国内疫情防控调整的这块措施上,它只是由过去把社区作为第一套防线,退回到医疗机构,把防止医疗机构的挤兑、防重症和死亡作为最重要的防线,并不是完全躺平和放任不管,会根据疫情的需要再适度采取对社会公共卫生的措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也反复呼吁个人的防护,比如戴口罩、保持适宜的社交距离,这也是被大家反复强调的,尤其从公共卫生专家这一块。
从国际情况来看,为什么我们国家还是比较严格的措施呢?我们前几波的疫情触及是最小的,我们发病率、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在全球来看是最低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的措施执行,面对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很容易“破防”,一旦“破防”,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将是巨大的。
白岩松:另外有一种声音在议论,现在奥密克戎在变异的过程中越来越弱了,死亡率在下降,重症数在下降,同时无症状感染者转化率都变得很低了,既然都很轻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严?
梁万年:从病毒和疾病本身来看,确实展示了这个特点,从奥密克戎的变异株来看,它的传播性在加快,隐匿性在增强,同时对疫苗对感染后所形成的免疫的逃避能力也在增加,从疾病的症状来看,无症状和轻症的比例在增加,致死率也在下降,这是个事实。但是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衡量一个疾病的危害性有两种不同的视角——
1、国际上通用的视角,群体视角,而不是个体的视角:重要的是看这个病的死亡率,这个死亡率计算的分母是全人群,分子是感染这个疾病后导致死亡的人群;
2、个体视角:往往是对患病的个体来看这个疾病危害度有多重,奥密克戎的症状的严重度在下降,算个体的危害是病死率,病死率的分母是感染或者是患病的人群,分子是因为疾病后死亡的人群。
我们搞公共卫生的,搞疫情防控的人,看的重点危害是它的死亡率,如果感染人口量很大,虽说病死率很低,两个一乘,死亡率是高的,死亡的绝对数是大的,所以它仍然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它会导致一些超额的死亡,或者叫额外死亡,所以我们在现阶段对疾病的防控手段,包括我们的药物、疫苗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理想状况的情况下,加强防控,对保护生命也是必要的。
白岩松: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会有一个期待,那就是生产和生活秩序能够尽早恢复到正常,针对这一点有没有时间表?我们为此应该做点什么?
梁万年:近三年疫情防控,我们一直都在期盼这一天,(期盼)能够最终战胜疫情,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况。我想这个对政府也好,对每个老百姓(也好),都是这种期盼。(针对)这种时间表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能够战胜疫情,但是现阶段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很难明确在几月份我们就达到了这种标准。
我记得过去曾经说过,如果真正要战胜这个疫情,可能我们对病毒、对疾病的认识(要)进一步加深,现在对病毒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它的变异还在加快,变异以后,奥密克戎株毒性在下降,病死率在下降,但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这一点科学上是比较肯定和明确的,它再变会怎么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对疾病本身,感染以后,长期的后遗症现在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有些国家、有些研究,已经报道了感染后的“长新冠”的问题、后遗症的问题。
从我们人类战胜疾病的武器和手段来看,我们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可及的药物,我们的疫苗防重症、防死亡效果是好的,但是防感染的效果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鉴于这种状况,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正在加快研发药物,加快优化疫苗和疫苗的接种策略。尽快实现这种期盼、达到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个过程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坚持下来,树立信心,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白岩松问道:是否推算过,如果现在我们就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疫情防控政策发生重大的改变,可能的后果或者现状会是什么样?
梁万年:我们是做过这方面的一些测算。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如果不施加干预的话,比以往的像德尔塔变异株要快很多,实际上(已经出现的)新的变异株可能更快,也就是说只要你一放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感染,这种感染的概率那就是百分之几十的概率,(还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这么多的感染,即使个体的病死率比较低,但总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会造成大量的感染,大量的重症和较大量的死亡,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如果有大量的感染,出现症状以后去就医,就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医疗资源挤兑以后,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就很难保证,那么次生的一些死亡和重症就会出现,这是我们最担忧的。所以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有一个刹车机制,就是我放它,以后一旦出现,我(再)把它控制住。它传播太快了,这个刹车机制现在是很难有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