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您是否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是,进入观看

否,退出

同意

拒绝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秋水仙碱用于预防和治疗痛风发作,这 6 个关键问题容易被忽略

2023-01-2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在痛风发作24 h内尽早消炎止痛,以尽早控制炎症。


一线的治疗药物有3类,分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


指南也推荐痛风患者在降尿酸初期,可以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来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疗程为3~6月。可见,秋水仙碱是预防和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药物之一。


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机制是利用其抗炎作用,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


秋水仙碱作为预防和治疗痛风发作的一线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6个临床问题。

01
容易导致腹泻,尤其是用药早期

如果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腹泻而且很频繁时,很大可能是秋水仙碱的副作用。


秋水仙碱的早期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呕吐、食欲缺乏,发生率可达80%,尤其本身有胃肠道疾病者更容易发生。


若是腹泻的频次不多,身体没啥感觉,可减少用量,并适当给予对症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是腹泻频率很高,则应考虑停药了。


除了胃肠道反应,秋水仙碱其他的副作用还包括骨髓抑制、皮疹、精子减少、脱发、肝脏损害、周围神经病,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秋水仙碱可致畸胎,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由于这些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人们对秋水仙碱似乎越来越嫌弃了,但其在预防或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方面依然不可或缺。相对而言,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具有副作用少,止痛效果好的优点,其地位逐渐升高,并已越过了秋水仙碱成为优选药物。

02
小剂量应用

根据秋水仙碱的药品说明书:对于痛风急性期的患者,成年人常用量为每1~2 h服0.5~1 mg(1~2片),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 mg(6~10片),24小时内不宜超过6 mg(12片)。


但事实上临床很少用到一天超过6片的用量,因为有研究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1.5~1.8 mg/d)与高剂量秋水仙碱(4.8~6.0 mg/d)相比,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使用秋水仙碱应从小剂量开始,如发生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停药就诊。


对于预防痛风发作,秋水仙碱也是采用小剂量给药(0.5 mg,1~2次/d)。

03
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秋水仙碱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所以痛风患者在有发作预感时就应该开始服用秋水仙碱,能起到明显的止痛作用。


但是如果症状发作已经超过48 h,不宜使用秋水仙碱,因为秋水仙碱不能有效阻止已经开始的炎症反应,效果明显不如其他止痛药物。

04
秋水仙碱不降低尿酸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秋水仙碱只有抗炎止痛作用,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在痛风发作时,之前一直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可以继续服用。


对于之前未服用降尿酸药物者,是否可以在痛风期间服用降尿酸药物这个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国内指南认为痛风期间开始降尿酸治疗可能加重痛风,而最新国外指南认为,在充分抗炎止痛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低剂量降尿酸药物的。

05
联合用药

如果单一药物不能止痛时,通常就需要联用两种药物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秋水仙碱不论与非甾体抗炎还是糖皮质激素联用,都要考虑两药联用对胃肠道的刺激大大增加,因此,必要时需要使用护胃的药物。

06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与秋水仙碱存在相互作用,比如抗菌药物克拉霉素可抑制CYP3A4和P-gp,可增强秋水仙碱的作用;心血管药物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可抑制P-gp,增强秋水仙碱的作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与秋水仙碱相互竞争CYP3A4代谢,如果联用可增加肌病发生风险。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较多,尤其发生腹泻的概率较高,其用于治疗痛风发作的首选地位逐渐被非甾体抗炎药代替,但是在预防或治疗痛风发作方面仍是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只有真正了解和认识,合理使用,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来源:逸仙药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