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糖尿病患者怎样进行运动康复?

2025-04-09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以血浆葡萄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高血糖,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症状。

临床上大多数病例早期多无症状,但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脑、心脏、神经、眼、肾等各种并发症,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运动目的





1. 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改善糖和脂肪代谢,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脂,降低血糖水平。

2. 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减少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需要量。

3. 增强体力和抵抗力,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最佳适应证。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但对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也可进行运动锻炼。

禁忌证


胰岛素特别缺乏的患者,在补充胰岛素之前不适合运动;

② 血糖极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的患者;

④ 糖尿病足患者;

⑤ 糖尿病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⑥ 新近发生的血栓患者;

⑦ 合并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⑧ 合并急性感染、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酮症酸中毒、肺心病的患者。

运动风险


运动存在潜在的危险性,特别是已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可能使冠心病加重,运动中血压升高、视网膜出血、尿蛋白增加、足溃疡加重、退行性关节病变加重以及发生低血糖等。总之,糖尿病患者在做运动之前,要严格选择适应对象,加强监护和指导,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三、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有利于葡萄糖的代谢和脂肪分解,是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主体。通常采用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骑车、跑步、爬楼梯、打球、游泳、划船、有氧操、有氧舞蹈等。

抗阻训练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内代谢和骨骼肌功能,主要有举重训练和自由力量训练。

运动方法应依据患者的个人爱好、身体状况、运动能力来选择。

运动强度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必须有一定的强度限制。运动强度过大,无氧代谢的比重增加,治疗作用降低,且引起心血管负荷过度,应予避免。强度太小,又达不到锻炼身体和控制血糖的目的。由于在有效的运动锻炼范围内,运动强度的大小与心率的快慢呈线性相关。

糖尿病患者一般不推荐大运动强度的运动,体质较好的无症状期糖尿病患者,若进行大运动强度锻炼,一般心率不超过150次/min。但应注意有些药物对运动的影响,如β-受体阻滞剂、一些利尿剂和他汀类药物等。

若运动中患者出现诸如血糖波动较大,运动后出现疲劳感明显且难以恢复等不适应的情况,则应立即减小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

运动强度可以通过运动后的自我感觉进行判断和调整。通常运动后的心率,应在休息后5~10分钟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若10~20分钟心率仍不能恢复,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再次运动时运动量应予减少;若每次运动后感觉良好,精神睡眠均佳,说明运动量合适或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运动时间

肌肉收缩的早期主要是以肌糖原供能为主,需燃烧脂肪作为能源。因此,运动时间于初始阶段可以稍短,每次5~10分钟,以后随机体对运动的逐步适应,运动时间可视患者身体条件不同逐渐延长。

每次运动前,应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应该至少有5分钟的放松活动,运动中有效心率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10~30分钟。

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配合,影响运动量的大小,所以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运动持续时间则适当延长。

运动频率

以每周3~5次为宜,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日运动量较大,每周频率可减少。但运动频率过少,会导致运动锻炼效果及运动蓄积效应减少,难以产生疗效。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患者身体允许,则每天坚持运动1次为最理想。


四、注意事项




1. 在制定运动方案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潜在的疾病,为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

2. 运动训练应严格坚持个体化原则,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 合理协调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三者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佳运动疗效,有效控制血糖。

4. 运动实施前后,要有充分的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避免心脑血管意外或肌肉骨关节损伤的发生。

5. 注意运动时的反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及自我感觉等,发现不良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随时修改运动方案。

6. 对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应首先实施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待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后,再实施运动疗法。运动的种类和运动强度,可根据1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情、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而制定,如选择步行、慢跑、踢球、跳绳、游泳、舞蹈等均可。开始时,运动强度以最高心率的50%~60%为宜,运动时间从2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每周运动3~4次。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康复学》

主编:王刚

ISBN:978-7-117-25923-1


来源:人卫助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