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 |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来了

2020-11-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1.png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进了总结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


1
小肠出血诊治流程

2.png


2
结直肠出血诊治流程

3.png


3
主要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 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CT 或者腹部CT 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72h,但不应超过2 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小肠镜检查小肠(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1. 单、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类似,均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2. 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有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量较大或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3. 对于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并且同时存在进行性贫血加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如有条件,应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4. 如果存在持续性或复发性出血,或无法定位出血灶,则推荐补铁治疗、对因治疗,根据出血量决定输血需求(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5.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停用抗凝药物和/ 或抗血小板药物(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6.对于多种检查手段未能明确病因或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反复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生命安全的患者,推荐手术探查和术中进行内镜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7. 手术时应准备术中内镜,以辅助定位出血位置和进行内镜治疗(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低)。

18. 内镜下治疗措施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患者病因和治疗应答情况综合决定(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中等)。

19.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大出血患者,推荐深静脉置管,扩容补液应坚持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并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以保证在内镜治疗或介入治疗前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0. 必要时输血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70g/L 以上。对于严重出血、存在严重合并症或者短期内无法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应使血红蛋白水平在90g/L 以上(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1. 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喷射性出血或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块的患者,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内镜下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22. 对于憩室出血,推荐使用金属夹进行止血。金属夹止血较热凝固治疗更安全,对于右半结肠的病变较套扎治疗更容易操作(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3. 对于血管扩张出血,推荐使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进行非接触式热凝固治疗(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4. 对于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推荐采用金属夹或热凝固治疗,也可联合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5.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可初步控制活动性出血以改善镜下视野,必须联合其他止血方式,如机械治疗或热凝固治疗,以达到确切的止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6. 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应尽量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27. 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8. 在行血管造影前,可考虑行CT 血管造影来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文献来源: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中国医刊.2020.55(10):1068-1076.


来源:全景看重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