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场盛会,三个领域,四件大事——中国循证医学发展迈向新时代

2018-10-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循证医学中医药

10月12日,以“循证医学的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十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第三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和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论坛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首次将循证医学(EBM)、中医药学(TCM)和人工智能(AI)三个领域跨界融合在同一个学术平台,探讨了“EBM+TCM+AI”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将为慢病防控和健康管理贡献中国办法和中国智慧,具有里程碑意义。

会议发布了《新时代循证医学发展天津宣言》、新书《循证中医药学》;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研制的中药临床证据库正式运行,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发布了中药注射剂临床有效性证据指数;为表彰李幼平教授为我国循证医学做出的杰出贡献,大会学术委员会授予李幼平教授“循证医学终身成就奖”。

本次大会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同主办,大会主席由李幼平教授、张伯礼院士、钟南山院士、叶甜春教授共同担任;张俊华教授、孙鑫教授、杜亮教授、钟汇才教授、李静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学术组织、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及企业的近600多代表参加会议。

循证医学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快速处理海量健康和医学相关信息,生产复杂问题综合干预证据的创新方法学、标准、规范、流程、决策建议和实践指南;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与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分析利用新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证据的优质高效生产、存储、共享和及时转化应用和持续改进。本次大会回顾了20余年来循证医学在中国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的挑战和机遇,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专家们一致认为,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现实需求和未来方向,标志着循证医学进入新时代。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讲话中指出,近十年来,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在实践中从碰撞走向融合,发展形成了循证中医药学学科。通过借鉴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收集、评价、生产、转化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证据,揭示中医药临床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并指导临床指南、路径和卫生决策的制定,推动了中医药研究的发展。

他提出,接下来应从几方推动强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一是要切实地加强队伍建设;二是要切实地探索适应中医药特点和辩证论证模式的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学;三是要切实注重证据的转化,为制定中医药临床指南和临床路径、为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的遴选及中医药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四是要切实地挖掘和发挥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优势;五是要切实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实施标准化引领国际化策略,做好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中医药在中国乃至于在世界医疗保健产业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疗效证据质量不高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进展。循证医学的兴起,带来了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方法,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技部重大专项司邱钢表示,中医药需要与循证医学、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更重要的是,只有与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原创思维结合,医疗领域科技创新才更具有中国特色和原创优势,也更能为世界生命科学发展和健康管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新时代循证医学发展天津宣言》发布

《天津宣言》指出,循证医学因需而生,因用而兴,因为真实而不完善,因为不完善而进一步发展。循证医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卫生实践的需求相结合,就能做出有利于医学发展的业绩;循证医学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多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海量数据的科学处理是根本保障;循证医学(EBM)、中医药学(TCM)和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现实需求和未来方向,标志着中国循证医学进入新时代;以智能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引起医疗卫生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变革。

为迎接循证医学发展的新时代,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天津宣言》提出四点倡议。

1.共建学术平台。“EBM+TCM+AI”的学术交流模式需要规范化、常态化,聚焦医学发展的需求、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融合发展的模式,加强战略研讨、技术交流和协作攻关。同时要加强与EBM、TCM和AI各领域的全球知名学术组织的互学互鉴。

2.加强方法研究。目前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医疗和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形成、中医药科学内涵的诠释等,均呼唤方法学创新。围绕关键技术创新,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3.注重信息安全。随着医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是新的挑战和威胁。因此必须在能够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人类健康数据的实时获取、存储、分析、转化应用和持续改进及全程质控和安全保障。

4.服务协同发展。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医疗实践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和协同发展模式,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智能产业服务拓展。

  • 《循证中医药学》专著首发

本次会议发布了《循证中医药学》新书。该专著首次对中医药循证评价20年发展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是循证医学中国发展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专著主编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俊华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孙鑫教授,由李幼平教授和张伯礼院士担任主审,陈可冀院士题写书名。

据该书主编、大会执行主席张俊华表示,循证中医药学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医药高质量证据的生产和转化应用,还推动了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决策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丰富了循证医学的内涵。为系统总结循证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绩、介绍循证中医药学研究方法、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编撰出版了《循证中医药学》。

  • 李幼平获循证医学终身成就奖

李幼平教授是中国循证医学的先驱、开拓者和推动者,为我国循证医学事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做出突出贡献,将中国循证医学推向世界。本次会议上,李幼平教授被授予“循证医学终身成就奖”。

详情链接

  • 中药注射剂临床有效性证据指数发布

基于此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和质量,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在本次会议上发布了中药注射剂临床有效性证据指数。在中药注射剂临床有效性证据指数中排名前20的中药注射剂有: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剂、参麦注射液、疏血通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生脉/益气复脉注射剂、血塞通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艾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剂、红花注射液。

详情链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