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内镜治疗技术,目前仅在部分内镜中心由熟练掌握ESD技术的高水平的内镜医师操作,在适应证与禁忌证方面尚无统一共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现阶段EFTR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下。
1. 适应证:
(1)超声内镜和CT检查发现起源于固有肌层或肿瘤突向浆膜下及部分腔外生长的直径<5 cm 的黏膜下肿瘤(SMT);
(2)EMR、ESD术中发现瘤体与浆膜层紧密粘连而无法分离、腹腔镜难以操作的部位;
(3)EMR、ESD术后瘢痕或术后吻合口处再发上皮性肿瘤,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无需淋巴结清扫者。
2. 禁忌证:
(1)手术风险较高,如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而不得停药者、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内镜手术者及孕妇;
(2)麻醉相关禁忌证;
(3)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或癌细胞容易扩散的上皮性肿瘤;
(4)术前影像或组织学评估侵袭风险较高的黏膜下肿瘤;
(5)明确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病变。但对于部分SMT为获取病理需大块活检,可视为相对禁忌证。
1. 食管:
食管SMT中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食管良性肿瘤的2/3,好发于食管中下段。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单纯使用EFT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情况较少,但对于较大病灶,STER不足以完成切除,此时可采用EFTR。
Zhang等报道6例成功行EFT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刘晓等报道5例均获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2. 胃:
胃是消化道SMT最好发部位,国外数据显示,常规胃镜下SMT的检出率为0.33%~0.76%,且胃SMT病理类型较为复杂,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较为多见。其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
近年来,EFTR治疗方式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周平红等报道了20例无腹腔镜辅助下的胃部EFTR,均获得成功,且患者恢复好。谢子英等报道30例,均完整切除,所有病例均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外科手术治疗。赵飞等报道52例经EFT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缝合率为100%,肿瘤直径为1.0~3.2 cm,术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治愈有效率为100%。Antonino 等应用Mate分析750例行EFT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8.3%,发生不良事件率<1.6%。
3.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的肿瘤较为少见,且十二指肠肠壁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肠腔狭小、术后并发症多,单纯EFTR开展十分困难,报道较少,多于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但有学者近期开始尝试开展EFTR治疗十二指肠表浅病变取得一些成果。
范文阶等报道12例成功行EFTR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病变平均直径(3.375±0.4)cm,手术平均时间为40.5 min,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腹痛,经对症处理缓解,无转手术或术后外科手术处理。Al-Bawardy等应用新型内镜吻合夹(Over-the-scope clips,OTSC;Ovesco Endoscopy AG公司,德国)辅助EFTR成功治疗3例十二指肠球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及1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患者,无并发症发生。Ren等报道31例成功行EFTR十二指肠黏膜肿瘤,1例考虑迟发性穿孔,给予腹腔镜探查,余患者均完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
4. 结直肠: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消化性肿瘤,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有国外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第三大肿瘤和第二大死亡原因。其治疗方式有外科手术、内镜下切除、放化疗等。近些年, EFTR在治疗结直肠肿瘤方面做出重要贡献。Xu等报道18例成功行EFTR治疗结肠黏膜下肿瘤患者,完全切除率为100%,2例需腹腔镜辅助缝合创面,而后发生局部腹膜炎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Schmidt等报道应用FTRD装置治疗结直肠病变,切除标本的平均直径2.4 cm,完整切除率为75%,未发生穿孔及严重出血等并发症。Vitali等也做了同样的报道,完整切除率83%,手术过程中无穿孔并发症,随访过程中2例因复发及无法评估病情行外科手术,术后证实1例残留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另1例无残留。
作者:靳春露 胡海清
内容节选自《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