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运动是良医, 应作为心梗后的“一线治疗”措施

2018-08-22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心脏康复

作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洪华山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体力活动减少、体育活动不足是21世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与之伴随的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迅速攀升,全球慢病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而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干预策略。运动可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生活、工作和社会。本文将分别介绍运动改善心肌梗死(心梗)预后的机制和策略,旨在为心梗患者科学化、个体化运动指导方案的制定提供思路。

运动可减少心梗患者的心脏事件,降低死亡率

已有研究表明,缺乏运动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将运动作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策略,可减少20%的心血管事件,患者预期寿命可延长5年。将运动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策略,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无事件生存期。

一项以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住院、有医疗保险患者为对象的研究表明,1年后,参与以运动为主心脏康复治疗的患者与非参与者的死亡率分别为2.2%和5.3%,5年后死亡率分别为16.3%和24.6%,提示运动训练可显著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一项纳入心梗、行冠脉血运重建、心绞痛或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表明,运动可使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下降20%和26%。

运动改善心梗的机制主要包括可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耐量、增加缺血心肌的冠脉血流及提高患者的心肌灌注能力、增加斑块稳定性、改善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可纠正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心理/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可诱导心肌缺血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心梗后的运动策略

如前所述,心梗患者接受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治疗策略,既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降低死亡率。但在临床实际中,心梗后开展以运动为主心脏康复的比例并不高,即使在美国,2017年进行心脏康复的比例也仅为20%,因此2017年美国推出了名为“Million Hearts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ollaborative”(心脏康复合作)、计划用5年时间(到2022年)使心脏康复参与率从20%提高到70%的“增加心脏康复参与率的路线图”。据估算,如到2022年能实现心脏康复参与率达到70%,美国每年可避免2.5万人死亡、减少18万住院人次。

在我国,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心脏康复事业发展较快,但相对而言,我国各地区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相对落后。因此临床必须建立“运动是良医”的理念,把运动作为心梗后治疗的重要部分,并作为心梗后的“一线治疗”措施,增加心梗后患者运动训练的比例,鼓励患者长期坚持运动,使心梗患者从运动中受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动改善心梗预后的策略应包括如下几点:

大力宣传心梗后运动训练的益处和安全性,增强全民对运动益处的认识,使更多心梗患者参加并长期坚持运动训练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使全民认识到心梗后进行规范运动训练的益处和安全性,认识到运动是心梗后必须进行的治疗措施,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部分,属于“一线治疗”。应帮助患者建立“运动是一种预防医疗手段,就像每天服用的药物一样”的理念。从而使医务人员和家属等都能帮助患者积极、自觉参与心梗后的运动训练,并坚持长期运动。

做好心梗后患者的危险评估,掌握运动训练的适应证,保证心梗后运动患者的安全

目前心梗后心脏康复分为Ⅲ期:第Ⅰ期(院内康复期)包括心脏事件后的运动疗法和患者教育;第Ⅱ期(门诊康复期)包括在医疗团队监护下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减少危险因素;第Ⅲ期(院外维持康复期)包括患者独立地继续实施在第Ⅱ期所学到的运动锻炼计划,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在不同心脏康复期需对心梗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评估,排除存在运动禁忌证的患者,对适合心梗后运动训练的患者,应按规范分Ⅲ期进行,应尽早开始,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实施个体化原则,第Ⅰ期,应在有医护人员、有血压心电监护的情况下,按规范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加量。出院前患者需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决定第Ⅱ期康复运动训练并制定运动处方。Ⅱ期康复运动训练可以在住院或门诊患者中进行,应在运动期间进行医学监护和心电血压监护。Ⅲ期心脏运动训练可以在门诊基地或专业康复机构进行,由保健医生和/(或)心脏康复治疗单位的医生、理疗师定期监督。 

心梗患者如无法进行第Ⅱ或第Ⅲ期心脏运动训练,也建议患者执行每天至少步行30分钟、每周至少步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快步行走),同时每周还应进行2次中等强度阻力训练,应教育患者把运动锻炼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持续终生,长期获益。

运动是心梗后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要综合危险因素控制、营养、心理/精神因素评估和干预及药物优化治疗等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需要临床对疾病的防治和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具体患者要进行危险因素、疾病、心理/精神、营养、运动能力和智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估,从而进行个体化治疗。对心梗患者,临床在关注运动促进健康、改善生存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其他方面,并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干预。教育心梗患者要坚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的健康生活方式,医务人员要践行并落实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药物、运动、戒烟、心理和营养,切实地改善心梗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使患者尽快回归生活。

运动是良医,应作为心梗后的“一线治疗”措施.jpg

更多阅读

图解|冠心病患者该如何做运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