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OAD)二联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根据患者病情特点综合决定,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
是否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或心衰;
是否存在低血糖发生风险、体重增加;
患者经济条件及药物可及性;
患者依从性等。
本期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内分泌科
李岚 徐建宾 申晶
OAD联合治疗的必要性
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T2DM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未达标,则应进行二联治疗。
二联治疗的药物使用原则
患者低血糖风险较高或发生低血糖的危害大(如独居老人、驾驶者等),应尽量选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若患者需要降低体重,则选择有体重降低作用的药物,如SGLT2i。若患者HbA1c距离目标值较远,则选择降糖作用较强的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SGLT2i。
合并CKD或心衰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老年T2DM患者应选择安全、简便的OAD二联降糖方案,如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DPP-4i。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去除安慰剂效应后)可将HbA1c下降1.0%~1.5%,并可减轻体重。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二甲双胍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是减少其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禁用于10岁以下儿童;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如失代偿性心衰、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和休克);
严重感染和外伤;
外科大手术;
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
任何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昏迷前期;
急性酒精中毒;
酗酒;
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禁用于对双胍类药物过敏者;
禁用于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 m2)]患者。
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至少48 h且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可继续用药。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者每年测定1次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如发现缺乏,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二甲双胍的一线地位
国内外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T2DM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推荐生活方式管理和二甲双胍作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建议使用人群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HbA1c不达标患者的替换治疗方案。
磺脲类药物药理作用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
不良反应
低血糖,体重增加。
禁忌证
(1)有二甲双胍使用禁忌证;
(2)1型糖尿病;
(3)伴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感染、外伤、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5)对该类药物过敏者;
(6)儿童和未满18岁的青少年;
(7)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如使用磺脲类药物宜选择格列喹酮,联合使用时从小剂量起始,谨防低血糖。
建议使用人群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HbA1c不达标患者的替换治疗方案。
格列奈类药物药理作用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
不良反应
低血糖、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禁忌证
(1)有二甲双胍使用禁忌证;
(2)对格列奈类药物过敏者;
(3)1型糖尿病;
(4)伴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感染、外伤、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5)儿童和未满18岁的青少年;
(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格列奈类药物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奈类药物降糖效果与磺脲类药物相近,体重增加的风险相近,而低血糖风险较低。
(2)该类药物需要餐前服用,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要求较高。格列奈类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可以用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建议使用人群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HbA1c不达标患者的替换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胰岛素抵抗的T2DM患者。
TZD药理作用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不良反应
(1)水肿、体重增加;
(2)骨折、心衰风险增加有关。
禁忌证
(1)有二甲双胍使用禁忌证;
(2)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及以上的心衰患者;
(3)严重骨质疏松症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4)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
(5)儿童和未满18岁的青少年;
(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目前常用的TZD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考虑联用该类药物,但其可能导致患者体重增加以及水肿、骨折和心衰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充血性心衰、骨质疏松症、跌倒或骨折风险的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2)用药后如发生水肿,可减少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螺内酯和SGLT2i改善水肿,严重水肿不消退时考虑停药。
建议使用人群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HbA1c不达标患者的替换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
禁忌证
(1)有二甲双胍使用禁忌证;
(2)1型糖尿病;
(3)对该类药物过敏者;
(4)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尤其是炎症性肠病;
(5)存在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
(6)严重肝病和肝硬化;
(7)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
(8)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9)儿童和未满18岁的青少年;
(10)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国内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泻、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反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
(2)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联合使用可能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为避免和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建议两种药物从小剂量起始。
(3)阿卡波糖可影响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需要调整地高辛的剂量;避免同时服用考来酰胺、肠道吸附剂和消化酶类制剂,以免影响疗效;服用阿卡波糖治疗期间,蔗糖或含有蔗糖的食物常会引起腹部不适,甚至导致腹泻。
建议使用人群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HbA1c不达标患者的替换治疗方案。
现有治疗方案血糖控制虽然达标,但每天服药次数≥3次或存在低血糖发作风险,可以换用二甲双胍联合DPP-4i,特别是老年患者。
DPP-4i药理作用
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Ⅳ(DPP-4)减少胰高糖素样肽-1(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不良反应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出现超敏反应、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禁忌证
(1)有二甲双胍使用禁忌证;
(2)1型糖尿病;
(3)对该类药物过敏者;
(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目前在国内上市的DPP-4i为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
(2)利格列汀在肝功能不全、沙格列汀在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中使用时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西格列汀在轻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阿格列汀慎用于肝病患者;维格列汀禁用于肝功能异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或持续升高)的患者。利格列汀可用于任何肾功能状态的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其余DPP-4i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或停用。
(3)心衰高风险患者应避免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
(4)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期间避免使用。
(5)不推荐儿童及18岁以下青少年使用。
建议使用人群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HbA1c不达标患者的替换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合并ASCVD及心血管高危风险,或伴有超重/肥胖、高血压、心衰、CKD的患者。
SGLT2i药理作用
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从而促进尿糖的排出。
不良反应
(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但多为轻、中度;
(2)具有利尿作用,可能引起血容量不足(头晕、乏力、低血压等);
(3)胰岛功能较差或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少,可能引起血糖正常型酮症酸中毒。
禁忌证
(1)有二甲双胍使用禁忌证;
(2)1型糖尿病;
(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未治愈者;
(4)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者、体质指数(BMI)<18.5 kg/m2者;
(5)对该类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者;
(6)重度肾功能损害、终末期肾病或需要透析的患者等;
(7)儿童和未满18岁的青少年;
(8)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服用二甲双胍联合SGLT2i,除合并心衰患者,每天应增加饮水量800~1000 ml,既促进排尿,又可防止血容量下降,高血压患者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时,可适当减少降压药剂量。
(2)注意外阴清洗及卫生。
(3)尿酮体阳性(+)时无须停药,尿酮体阳性(+ +)及以上时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停药。
(4)不建议eGFR<45 ml/(min·1.73 m2)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改善血糖启用SGLT2i;已用药者需要按说明书减量;eGFR<30 ml/(min·1.73 m2)者停用。
控制高血糖的策略是综合性的,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和使用降糖药等措施。
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是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管理的始终。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时,应及时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其中OAD药物治疗推荐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二联治疗。对于血糖明显升高的新发T2DM患者,推荐2种降糖药物起始联合治疗。
1. 可用于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
A 磺脲类药物
B 格列奈类药物
C α-糖苷酶抑制剂
D TZD
E DPP-4i
F SGLT2i
2. 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优先选择()
A 磺脲类药物
B 格列奈类药物
C α-糖苷酶抑制剂
D TZD
E DPP-4i
F SGLT2i
1. 对糖尿病分型最有价值的检查是(C)
A 空腹血糖+胰岛素
B 餐后血糖+胰岛素
C 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或C肽释放实验
D 糖化血红蛋白
E 餐后血糖+C肽释放实验
2. C肽测定的意义包括(ABCD)
A 评估空腹低血糖
B 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状况
C 鉴别糖尿病类型
D 监测胰腺手术后效果
E 诊断糖尿病并发症
申晶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内分泌科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胰腺再生、器官移植与内分泌代谢紊乱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及防治
担任全军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
中华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性大血管病变学组(筹)委员兼秘书
《人民军医》杂志执行编委
《中华糖尿病杂志》及《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审稿人
发表SCI收录及国家统计源期刊收录论著多篇
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LiY, TengD, Shi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 2020, 369:m997.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315-409.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4-67.
[4]苏青. 浅谈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1):13-16.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1):1-12.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使用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6):369-381.
[7]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J]. Diabetes Care, 2021, 44Suppl 1:S111-S124.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1):1-12.
[9]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等.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6) : 615-630. DOI: 10.3760/cma.j.cn114798-20210318-00257.
[1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1): 14-46. 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01209-00707.
[11]《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编写组. 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12) : 1380-1386.
[1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J] .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 249-262.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20120-000063.
[13]苏青.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沙格列汀临床使用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 (7):649-652.
[14]PanXR, YangWY, LiGW,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 N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operative Group[J]. Diabetes Care, 1997, 20(11):1664-1669.
[15]李立明, 饶克勤, 孔灵芝, 等.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7):478-484.
[16]YangW, LuJ, Weng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 362(12):1090-1101.
[17]XuY, WangL, He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 2013, 310(9):948-959.
[18]WengJ, ZhouZ, GuoL, et al. Incidence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na, 2010-13: population based study[J]. BMJ, 2018, 360:j5295.
[19]TangX, YanX, ZhouH, et al. Prevalence and identification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J].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9, 12:1527-1541.
[20]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5. Facilitating behavior change and well-being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J]. Diabetes Care, 2021, 44Suppl 1:S53-S72.
[2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8. Obesity manag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J]. Diabetes Care, 2021, 44Suppl 1:S100-S110.
[2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2[J]. Diabetes Care, 2022, 45(Suppl 1): S135-S137.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对于T2DM患者来说,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时,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哪些患者需要起始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方案怎么选择?
胰岛素起始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
敬请关注明日话题: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治疗时机
明!天!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