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气管切开时,患者险些丧命,只因操作前忘看这个指标...

2020-12-27作者:壹声热点
重症急诊外科非原创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的副本.gif


气管切开术,类似一个小手术,在ICU是个比较常见的操作。


虽然比较常规,但还是有它的适应证。


比如喉部梗阻时病因不能很快解除的病人,还有口腔部、咽喉部手术时,可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为了防止术后局部组织肿胀阻碍呼吸道。


但在ICU里,行气管切开的病人,大多是因为患者气管插管已经超过1周,仍无自主呼吸,脱离呼吸机困难,为了避免气管插管长时间停留在口腔,造成组织压迫坏死,同时为了更好地护理呼吸道,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拔出气管插管,为气管切开。


 这样一听,好像气管切开对患者益处多多,没有那么的恐怖。


其实不然,气管切开就相当于“割喉”,通过切开颈段气管,然后放入气管套管,再接上呼吸机,每一步都要做到快而稳,同时还要完全避开颈动脉。


16床的患者是个33岁的年轻女性,姓陈,因“反复四肢抽搐”收入ICU,今天准备给她做气管切开。


陈女士入院后被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脑炎”,当时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紧急建立静脉通道,注入抗癫痫药物(地西泮,丙戊酸钠)后,还是持续不缓解。由于长时间的抽搐,患者呼吸受到抑制,医生紧急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生命体征。这是她住院第一天。


而今天已经是陈女士入住ICU的第8天了,其间还是会时不时四肢抽搐,双眼上翻,静脉持续泵入镇静、抗癫痫的药物(丙泊酚、咪达唑仑等),还是难以控制,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由于静脉药物的持续泵入,患者意识尚未恢复,也没有自主呼吸,气管插管也在口腔中呆了1个礼拜之久,多次尝试脱离呼吸机失败,看来一时半会还是难以脱离呼吸机。


按照先前说的,气管插管时间太长反而不利于病情的管理,今天必须拔出气管插管,改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需要两个医生完成,一个主刀,一个助手,当然了,还需要多名护士。



一切物品都准备齐全后,医生穿上一次性手术衣,准备大显身手。

让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尽量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充分暴露,以利于手术。


一护士位于患者头部方向,解开气管插管固定带,随时准备将气管插管退出。


另一护士手持气囊,医生操作中途,若患者出现血氧下降的情况,随时接上人工气囊,辅助呼吸。


医生找到气管切开的合适位置,一就是甲状软骨的下方,一直延伸到胸骨上窝的上方,这个部位气管表浅,是切开的最佳选择,做好标记。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采用局麻,随后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患者颈部鲜血渗出,助手立马用无菌纱布擦拭干净,以便看清手术视野。


手术一步一步地进行着,主刀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试图暴露气管。


可就在此时,只见切口处鲜血渗出不止,主刀中断手术进程,助手立即采用压迫法止血,纱布一块接着一块。


虽然手术出血很常见,但压迫一下,切口出血很快就能止住,一般不影响手术进程。


可是这次有点不一样,只要一松手,鲜血还是不断渗出,而且非常之快,几乎涌出般,有些顺着颈部流到了床单上,有些沿着切口直往气管内流。


主刀医生有点慌,这种情况不太常见,鲜血流到气管里,再到达肺部,这可是要命的,患者有可能马上因为肺内全是血,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换气,从而导致全身缺氧。


立马护士拿起吸痰器,从口腔中气管插管深入到气管,负压吸引,只见鲜红的血不断从吸痰管被吸出,看来呼吸道内积了很多血。


果然不出所料,患者开始缺氧了,血氧再往下掉,88%,82%,66%,47%,还在往下掉,天呐,不到两分钟,血氧一下子掉到了三十几。


手术切开处已经被渗血弄得模糊不清,而此时患者生命体征已经不稳定了,要不要继续气管切开?


主刀医生很果断,再持气管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这步完成,护士就可以退出患者口腔中的插管,医生立马可以在切开部位插入气管套管,接上呼吸机,手术就算成功了。



可偏偏这个时候,面对几分钟的缺氧,患者心脏扛不住了,心率也直线往下掉。而此时,主刀还没有气管套管成功插入,太凶险了。


怎么办啊,越是这个时候,大家都沉住气,争分夺秒,紧紧盯着主刀的手,若还无法完成,在心跳下降的过程中,随时行人工按压,抢救性命!


上苍保佑,最后关头,成功了,气管套管插入成功,赶紧吸出呼吸道的积血,接上呼吸机,步步紧逼,容不得半点迟疑。


此时再看心电监护,患者心率神奇般地往上走,血氧慢慢也恢复到了88%,鲜血止住,血氧还会继续往上走。


主刀长叹一口气,背上的汗浸透了手术服,脱下口罩,只见脸上汗直流,太惊险了!


怎么会在术中流这么多血?依据手术切开的部位,不可能碰到大动脉。


术毕,回到电脑前,点开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想从中找到答案。


原来患者今天复查的凝血功能一塌糊涂,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完全是手术的禁忌。


前几次查的凝血功能都很正常,今天凝血功能波动这么大,由于医生没有及时查看,差点酿成大错!


现在回头想想,都感觉后背发凉。


所以说,无论什么手术,术前一定要多看看患者的化验单,不要因为小小的失误,导致悲剧的发生!



医学是个神圣的学科,治疗的是每个人的生命,每次失误造成的伤害针对的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背后是一个个家庭。


每个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都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对每个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为人民健康谋福利。


来源:医学之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