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床必备: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021-03-2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感染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Ⅰ类切口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Ⅰ类切口感染,制定以下措施:


1.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


(3)尽量缩短病人术前等待日。


(4)提倡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


(5)采用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①用消毒皂沐浴。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巾。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


(6)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2.手术工作人员准备


(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


(3)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


(1)Ⅰ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有植入物的手术,如骨折固定器植入等;


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Ⅰ类切口,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和注意事项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4.手术中预防控制措施


(1)手术病人安置遵循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开的原则,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手术。


(2)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须安置在“特殊感染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控制操作人数,并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3)手术室温度22-25℃,维持病人正常体温,必要时使用温热盐水,保温垫进行保暖。


(4)手术室至少保持换气15次/小时,减少手术室内空气中尘埃粒子和细菌浓度,如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主动和交谈。


(5)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无效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7)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手术器械、物品等如遇污染随时更换。


(8)糖尿病和血糖不稳定者应在手术期监测并采取措施保持血糖稳定。


(9)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5.手术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切口缝合后覆盖吸附能力较好的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对无敷料的开放性伤口不可用水冲洗。


(2)手术后24-48小时内须用敷料覆盖封闭的伤口,应严密监视切口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给主管医生,不提倡覆盖时间超过48小时。


(3)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在病程中须做好切口情况记录。做好术后护理,强调正确的咳嗽方法和引流管的处理。


(5)严密观察有无手术部位感染征象和临床表现,并积极防治。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6.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1)临床发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立即通过医院感染报告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控制措施。


(2)对部分科室部分手术进行手术部位感染( SSI)目标性监测。


(3)对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宣教工作。


首发于纳洛酮的护理天地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