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年油腻有新证据!高润霖院士等中国高血压调查44万余人新分析

2020-05-2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内分泌系统疾病

人到中年,身材走样,往往被形容是“中年油腻”邋遢样。为什么是中年,而不是老年? 

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最新分析结果表明,45~54岁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18~24的年轻人的3.83倍。 

18~24岁的年轻人,10.9%超重,2.3%肥胖;而在45~54岁的中年人,36.9%人超重,6.9%肥胖。(见下图)

微信图片_20200528113508.png

图1 不同年龄段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

其实,美国的资料也表明,中年(40~59)岁的居民最胖。 

作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导致超重和肥胖增加。而随后肌肉开始萎缩,超重和肥胖则开始减少。

作者指出,这一现象也提示老年人应加强体育锻炼。 

中年人群,纵使不胖不瘦,不吸烟,也没有“三高”,近半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接近半数的四五十岁健康中年人动脉粥样硬化速度进展较快。 

而进展较快的动脉粥样硬化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 

看来,中年肥胖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天津人最胖

研究还发现,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类,约1/3的≥18岁成人超重或肥胖。其中,28.1%超重,5.2%肥胖。

整体看来,南北梯度明显,东北、西北地区的人群要“圆润”一些,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而东南地区的人苗条些,患病率较低。汉族人比其他民族人群超重更多见。

 

微信图片_20200528113543.png

图2 中国大陆地区≥18岁人群不同体重指数的地理分布

40.9%的北京人超重,而广西人仅14.6%。天津人肥胖最多见,达12.2%,而海南仅1.3%。天津是海南的9.4倍。

微信图片_20200528113604.png

注:不同色块代表不同体重指数( kg/m2)分类,从重到轻分别为(24.5,25.4] 、(24.0, 24.5]、(23.3, 24.0]、(23.1, 23.3]、[22.2, 23.1]

图3 各省级行政区≥18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

北方人胖出有因

研究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女性、年龄大、学历低、有吸烟史、已婚以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都会增加超重或肥胖风险;而种族、当前吸烟饮酒均与超重有关,而与肥胖无关。

为什么北方地区相对超重或肥胖更流行?

有学者认为,肥胖是人类对环境变化的进化性适应。有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变化可能与气候适应相关。但是,这都可归咎于气候寒冷?

研究者指出,除了超重肥胖有南北梯度变化外,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有类似的梯度流行,为了更好防治肥胖及相关疾病,还需进行更多工作去明确这种地域差异。

另外,研究也发现,教育程度与肥胖流行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遏制肥胖流行。

婚姻是把猪饲料

研究也再次证实了“婚姻是把猪饲料”,已婚或同居人士超重或肥胖更多见,提示这部分人也要多注意自己的体重。 

研究者指出,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超重或肥胖更多见,这提示影响肥胖的多种因素的复杂性。

研究者指出,防控肥胖应是我国公共卫生重点,针对特别的人群给予特别的政策和策略或更有的放矢。

这项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横断面研究于2012~2015年共纳入≥18岁参与者约44万人,平均年龄43.5岁。超重和肥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化分类标准,超重定义为 25 kg/m2≤体重指数< 30 kg/m2,肥胖定义为 BMI ≥ 30 kg/m2

来源:

[1]Zhang L, Wang Z, Wang X, et 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441 thousand adults, 2012-2015. Obes Res Clin Pract, 2020, 14(2): 119-126.

[2]Trends in Obesity and Severe Obesity Prevalence in US Youth and Adults by Sex and Age, 2007-2008 to 2015-2016. JAMA.2018;319(16):1723-1725.

[3]Beatriz López-Melgar, et al. Short-Term Progression of Multiterritorial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5(14): 1617-1627.

[4]王梦, 谢高强, 王浩, 等. 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的进展速率与新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532-536.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