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病例分享】同时性直肠、乙状结肠双原发肿瘤患者一例,内附文献梳理

2021-11-28作者:cmt佳玲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作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葛赛  王晰程

病例回顾

患者男,65岁,体检发现CEA升高,2018年12月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50 cm可见山田Ⅲ型息肉,表面光滑,充血水肿,无分叶,约0.7×0.6 cm (图1A), 距肛门30 cm可见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糜烂、坏死、质脆、触之易出血,大小约2×3 cm (图1B),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至少为黏膜内局灶癌变。距肛门13 cm可见巨大溃疡,约占1/2肠壁,表面有污苔、糜烂、坏死,溃疡周围呈环堤样不规则隆起(图1C),病理:中分化腺癌(图1D)。


微信图片_20211126103229.png



Q1:什么是同时性结直肠癌?有什么流行病学特点?


同时性结直肠癌(SCRC)是指在首次就诊时,同一患者发现两枚或以上原发肠癌病灶,约占所有CRC的1.1%~8.1%,其中三项样本量超过100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提示SCRC占比约3.1~3.9%,最高报道SCRC同时发现多达6个病灶。男性与女性患病率约1.8:1,平均患病年龄在63岁,患有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基础的患者罹患SCRC风险更高,报道提示在同时患有炎症性肠病和肠癌的患者中,同时性结直肠癌比例高达20%(22/108),其中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出现SCRC的比例更高。

SCRC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关于两个以上病灶出现在距离相近的同一部位还是不同部位,现有的文献存在较大争议,这也提示了全面术前肠镜检查及术中查体的重要性。与孤立性结直肠癌相比,SCRC累及右半结肠更多,可能与某些遗传易感因素在右半结肠的优势相关。


患者完善胸腹盆CT无远处转移征象,于2018年12月行根治术,术后病理:肿物1(直肠距离断端2.5 cm处),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大小2×2×1 cm,侵犯至直肠旁脂肪(pT3N2bM0);肿物2(距离肿物1约15.5cm处)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背景为管状腺瘤,大小1.5×1×0.8cm,(pT2N2bM0)。


微信图片_20211126103234.png


对肿物1行免疫组化结果为:HER2(0),MLH1(+),MSH2(+),MSH6(+),PMS2(+)一代测序(ARMS-PCR)基因测序提示:KRAS12、13、61密码子、NRAS12、13、61密码子、BRAF600密码子全野生型。术后8周期XELOX方案辅助化疗,末次治疗时间为2019年6月。

2019年9月,复查无明显复发征象;2020年3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EA 17.71 ng/ml,CA199 6173 U/ml。肝脏MRI提示多发转移(图2 A-C),直肠上动脉走行区见肿大淋巴结,约22x18 mm(图2D)。胸部CT无转移征象。

MDT考虑患者肝脏转移为潜在可切除,2020年4月开始行第1周期FOLFOXIRI+西妥昔单抗转化治疗,并送燃石医学行二代测序(NGS)基因检测,血液:BRAF V600E(14.47%),TP53拷贝数缺失,TMB 3.99 Muts/Mb,MSS;(肿物1)切片:NRAS p.Q61H错义突变(44.34%),APC移码突变(23.41%),TP53 5号外显子错义突变(26.97%),CCNE1基因拷贝数扩增,TMB 6.98 Muts/Mb,MSS。PD-L1免疫组化:TPS 0%。


Q2:为什么血和肿物出现了不同的测序结果?对下一步治疗有什么影响?


这时首先猜测不同结果是否来源于两个原发肿物的基因背景差别(肿物1 NRAS突变)(肿物2 BRAF突变??)。回顾文献,SCRC同一病例不同病灶间MSI-H、KRAS突变、BRAF突变的一致性分别为9-30%、11-40% 和 0-33%。一项针对20例同时性结直肠癌患者的40个肿瘤组织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提示,不同病灶的基因背景大不相同,在2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两个病灶相同突变基因位点比例超过50%,余下19例患者的两个突变病灶共同突变基因位点不足10%(图3)。文献提示MSI-H的患者在SCRC中占比更高。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二代测序的检测优势,这包括对于低频变体的灵敏度更高,更全面的基因组覆盖(例如非热点突变位点的检测、全基因组的覆盖等),同时对几十万条甚至几百万条核酸序列进行基因检测等等。

治疗方面,患者NRAS、BRAF突变的结果提示我们,相较化疗联合EGFR抑制剂治疗,这类患者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能获益更高。


鉴于此,我们再次对肿物2送检NGS检测,并同时第2周期开始更换治疗方案为FOLFOXIRI+贝伐珠单抗治疗,3周期后评效PD(肝S2新发病灶1枚,余病灶部分增大,部分缩小),肿物2行NGS回报:BRAF V600E突变(9.3%),TMB 4.99 Muts/Mb,MSS。测序结果如图4所示。患者目前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控制肝脏转移病灶,其间口服呋喹替尼全身治疗,后期可考虑EGFR抑制剂与BRAF抑制剂联合治疗。

微信图片_20211126103236.png

3  对20例同时性结直肠癌患者NGS测序结果一致性分析

该文献提示:不论是从全部突变基因的角度还是挑选出肿瘤相关基因的角度,20例患者中的18例在不同原发肿物之间的一致性突变比例不足20%(标记为share),这提示很可能多原发肿物来自不同的遗传学背景。


微信图片_20211126103238.png

图4  本例患者血液、肿物1、肿物2 NGS测序结果总结


Q3:本例患者对我们带来的进一步思考

1)全结肠镜的运用:

在术前应积极完善全结肠镜检查,对于发现在全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占比3%的同时性结直肠癌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男性、有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基础的患者更应重视。对于因肠梗阻等原因急诊手术无法完善术前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建议术中探查有无多原发病灶,并在术后3月完善全结肠镜检查。

2)确诊SCRC后推荐对每一个病灶行RAS/RAF及MSI状态检测,以利于后续治疗决策的制定及肿瘤生物学行为推断。

有条件建议对转移灶也进行NGS检测帮助指导治疗。与传统的一代测序等方法相比,NGS检测对低频突变的灵敏度、少见突变位点的覆盖等方面均存在更高的应用价值。像本病例初始我们考虑肿物1分期晚(T3),故送检肿物1和ctDNA的NGS检测。发现血中ctDNA检出BRAF突变与肿物1存在NRAS突变不符。复核分期较早(T2)肿物2发现存在BRAF突变,可解释目前的转移病灶均来源于肿物2。这其实与BRAF突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也非常吻合。

3)文献报道在SCRC人群中RPL22基因p.K15fs位点突变在这组队列中的突变比例为25%(10/40),可能与疾病起源相关,并为提供SCRC的重点筛查人群提供新的思路,尚需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探索该基因突变与本病发生的相关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