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GW-ICC报道 | 胸痛论坛精彩回顾

2023-09-2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9月9日,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3胸痛论坛胜利召开。胸痛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鉴别诊断仍然是临床的难点,规范、流程化胸痛的诊疗一直是医学界致力于推进的方向。本次论坛围绕胸痛的早期鉴别、诊疗、临床标志物等多个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胸痛论坛(一)


该环节由江西省人民医院的盛国太教授、烟台毓璜顶医院的任法新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由倍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王贵松教授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袁祖贻教授就基于指南指导的急诊胸痛高效诊疗策略进行了讲解,主要讲述了ACS指南变迁和综合管理方法。从单一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和非ST段抬高型ACS指南发展到形成完整的谱系管理指南,治疗模式和策略思维不断变化。综合管理包括病人心电图监测、胸痛诊室分诊、直接PCI或溶栓、抗血小板和抗炎治疗以及后续的长期管理。欧洲国家的直接PCI比例高,体系建设值得借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陈玉国教授对我国急性胸痛急诊救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他指出急诊科应提升对急性胸痛等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建立胸痛中心,缩短救治时间,建立休克中心,并应用机械循环支持手段等。陈教授还介绍了齐鲁医院应用ECMO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治疗的案例,并强调了基础研究对于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急诊医学需要不断发展,提升救治能力,并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越教授就急诊冠脉介入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探讨。他首先详细描述了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的成因和处理,并探讨了无复流高危患者的治疗策略,强调了影像学在支架植入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生动的病例进行讲解。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王斌教授分享了胸痛中心建设中的挑战与解决办法。他重点讨论了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数据库填报困难、信息化手段缺乏、人才匮乏、奖励体系不健全、溯源意识不足、培训不规范、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和措施,包括分阶段填写、合作分工、奖励机制、建立纸质病例、统一时间规范、制定流程图、加强培训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他还谈到了医院咨询谈话时间过长的问题,建议把握重点、高效为患者节省时间,充分利用数据库,形成竞争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他还强调网络医院需要积极进行培训,及时反馈患者信息,加强重视程度,通过医务部或护理部介入,保障效率,并达到提高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最终目标。



胸痛论坛(二)


该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陈晖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孙延明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的李春洁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疾病医院的孔永梅教授负责主持。


南京市第一医院的葛震教授探讨了胸痛中心微创救治技术的应用。葛教授对包括胸痛病患情况评估、最佳转运时机、PCI的目的和作用以及针对不同情况病患的救治方案在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阐述。此外,他介绍了不同机械辅助装置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患者中的作用,以及这些装置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正确使用方法。他强调了早期使用机械辅助装置的重要性,并强调规范培训的必要性,希望更多医疗机构和基层医院能掌握并应用这些技术。同时,他介绍了我国训练中心和救治网络的成立对于缩短救治时间和提高救治效果的作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王贵松教授对急性致死性胸痛的诊断思路进行了讲解。他主要探讨了急性致死性胸痛的诊断思路和建设胸痛中心的目标,详细介绍了除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外的其他急性胸痛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的救治细节。王贵松教授通过展示一个主动脉夹层漏诊病例,强调了胸痛患者院外发生心脏事件难以完全避免的现状,以及建立胸痛中心的重要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杜杰教授分享了关于急性胸痛疾病生物标志物在早期鉴别方面的研究进展。杜杰教授主要讨论了生物标志物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他首先介绍了胸痛中心的构想,然后强调了基础研究在胸痛诊断中的重要性。最后以胸主动脉瘤为例,阐述了基础研究如何解答临床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郭金成教授就ACS患者的误诊和漏诊就行了讲述,介绍了最新的相关临床研究。还详细讲解了误诊和漏诊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包括错误诊断、延误诊断和漏诊。此外,还通过一个具体病例,强调及时精准诊断的重要性,避免导致整个治疗时间的延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徐峰教授就急性胸痛诊治常见陷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主要讲述了急性胸痛救治面临的挑战。胸痛中心建设需进一步规范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心脑血管损伤、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是一大挑战。胸痛涉及多种疾病,年轻患者的心梗病例增多,需综合救治。并且通过两个生动的病例,强调了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的重要性。


来源:GWICC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