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离乡求职的东北医生:半年面试6个省市,新医院60%的医生来自东北

2021-08-24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编制合同退休依法

【儒亮时评】之前在本地在职,是编制管理;现在退休到外地,是合同管理,即便是远离家乡,也愿意继续工作。这样的医生太好了,这样的医生太缺了!为什么有这样资历、经历、阅历的医生要远走他乡,重新创业,难道当地真不缺这样的医生吗?显然不是。常理来说,帮助退休医生完成身份到合同的转变,举手之劳。面对不需医院大动干戈,且医生愿意、患者满意、医院得益之事,何乐而不为?不进行体制、机制转变,只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行了。也罢,对那些仍不愿转思维、方式的地方和单位,怎么办?不陪你玩了,换单位,这成为一种新选择。无论如何,面对那些依法改变自身生活、生产和生存状态的人和事,社会当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


来源:健康时报    时间:2021-08-23


阅读提要

王慧兰清楚地记得,6月9日,她飞机刚落地便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询问她是否到达,并表示会帮她办理住宿,路费也由医院报销。想起这些细节,王慧兰依然觉得感动:“当时还没有确定要和医院签合同,但他们依然很热心地接待我们。我看到了医院的诚意与重视。”

(健康时报记者李超然)2021年6月,刚从医院临床科室科主任岗位退休不久的王慧兰(化名)从黑龙江老家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西南某省份,在当地的一家医院继续任职科主任。

退休后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开启事业第二春,在别人看来或许太“折腾”,而在王慧兰自己眼里,这是一个摆脱老家工作环境、重燃医学事业热情的绝佳机会。

在新岗位上,找回了年轻时的工作状态

入职已有两个多月,年过半百的王慧兰自己也没想到,她又开始了新的“进修”。

尽管医院还有一周才正式开诊,但她没有闲下来:医院组织了军事化训练,还有各种封闭式培训,作为科主任,她还要参加每周必开的管理例会,要组织科室新人培训、学习操作新设备,闲暇时间,她还开始学起了英语。一连串的事情使得她连续很多天都是晚上九点以后才到家,然而这样忙碌的生活却让她干劲十足——这是她心目中医生该有的活力与常态。

在培训年轻医生的时候,使用PPT做演示是硬性要求,习惯了讲课只用粉笔的王慧兰也开始从头学习做PPT,为此,远在深圳工作的儿子和儿媳还特意跑来教她学习用电脑。

退休前,王慧兰已经是家乡小有名气的专家,除了科主任一职,她还兼职做相关司法鉴定工作。

“主任医师,科主任,月薪也不过一万六千元。”王慧兰有些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今年4月,王慧兰满55周岁。人事科告诉她,4月1日起就可以办退休证,不用上班了,最后一直工作到4月30日,才与这座她工作了三十余年的医院正式道别。

“退休前的一个月,我做了60多台手术,是近些年最高月手术记录。”王慧兰说,得知她要退休,许多患者和亲友都表示不舍,希望她能多干一阵子,她自己也认为还没有到歇下来的时候,于是离开家乡,另寻单位。确认新工作后,甚至还有患者表示希望到外地住院继续由王慧兰做手术,但被她拒绝了。

“从今年1月起我就把简历挂在了人才招聘网站上,陆续有很多家医院来邀请面试,我先后去过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地,在线上线下参加了很多面试,考察了很多医院。”王慧兰表示,6月初,现在的医院向她发出了邀请函,她便决定到医院去实地看看。

王慧兰清楚地记得,6月9日,她飞机刚落地便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询问她是否到达,并表示会帮她办理住宿,路费也由医院报销。想起这些细节,王慧兰依然觉得感动:“当时还没有确定要和医院签合同,但他们依然很热心地接待我们。我看到了医院的诚意与重视。”

就职新医院:来自东北三省的医生占60%

在新医院,王慧兰接触到了新设备、新技术和与老家不一样的学术氛围。“在这里我们都把医院当做自己的家。”王慧兰表示,这一次,她对工作的医院有了很深的归属感。

为学到新东西而兴奋不已的王慧兰,也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一代,这是她在原医院没能做成的事。

“不总结,不反思,不进步”,王慧兰觉得,这是她老家最大的问题,自1990年参加工作起,她曾在1996年和2005年到外地医院去进修。

王慧兰对进修视若珍宝,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除了在诊疗中积累经验,跟同行取长补短也是成长中重要一环,她曾经依靠那两次进修为自己医院科室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然而后来却再也没有了进修的机会。

王慧兰遗憾地说,随着医院领导换届,新的领导班子并不鼓励医生外出进修、开会,医生进修时不发工资,发表论文也需要医生自己出钱,这严重打击了医生们进修学习的热情。

王慧兰表示,曾经热爱学习的她被漫长又无聊岁月消磨掉了学习的干劲与热情,最终,想的只是靠着现有的知识储备熬到退休就可以了。

此外,老家的医院似乎很少考虑过科室的未来:年终总结拖到6月才收、年终总结里没有“计划”一栏、不采购新设备、买新设备却不买配套的辅助设备导致新设备只能在库房吃灰……

“有些年轻医生的心思已经不在学习、考试这些事情上了,而是四处拉拢关系、讨好领导,精通人情世故。”王慧兰说,这也就是她离职后科室也摇摇欲坠的原因,缺乏培训和知识传承的下一代,无法扛起带领科室的重旗。

离乡求职,王慧兰并不是个例,和她同期离开的同事中,至少有9个主任医师。“这对医院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但医院现在这个发展模式,注定留不住人。”王慧兰无奈地说,她就职的新医院,来自东北三省的医生至少占到60%,让他们远离家乡的理由,薪资固然是一方面,但医院管理的落后和对人才培养的漠视让他们对未来感到由衷失望。

“希望我可以在岗位上干到60岁、65岁,如果身体好,干到70岁也不成问题!”始终深爱着医学事业的王慧兰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在距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地方,努力会被认可,价值得到肯定,不断追求进步,这是医生理想的样子。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