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SOT 2018】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各学组分会场、青年论坛纪实

2018-11-15作者:邢英会议
器官移植

10月26-28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解放军第309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2018年器官移植学年会(CSOT 2018)在京召开。本次会议除主会场的学术报告外,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等13个学组均设有“专题会议”,共同探讨当前国内外移植领域前沿和热点,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献计献策。此外,第八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后也举行了第一届青年论坛。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对青委提出希冀,“青委是中国器官移植的生力军,不仅要做好器官移植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更应该在规范的指引下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要积极开展移植领域各亚专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临床专业技术水平。”

肾移植学组:临床诊疗经验与基础研究探索

本次大会,肾移植学组共设立肾移植技术、肾移植随访与并发症防治、儿童肾移植、活体肾移植与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管理等5个专题。其中,萨瓦(Minnie Sarval)教授带来的主题报告引发关注。报告指出,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无创、精确和早期诊断排斥反应等不良事件。同时,通过受者相关代谢基因检测,可更加精确地把控免疫抑制剂使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胰腺小肠移植学组:胰岛移植研究方兴未艾

胰腺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但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移植总体数量远少于肝、肾移植。胰岛移植在近20年发展较为迅速,术后效果得到很大改善,国内胰岛移植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本次大会,与会专家就胰岛移植部位、边缘供体的应用、生物支架的应用、内皮细胞共培养、不同胶原酶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如何减轻移植胰岛血液介导的即刻炎性反应(IBMIR)、促进再血管化、避免免疫攻击,改善胰岛移植效果提供了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

心脏移植学组:国内心脏移植临床热点问题

参会委员就脑死亡供体的选择、维护和排除标准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心脏移植专业维护人员积极早期介入供者循环维护,是提高供心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措施。此外,委员们一致同意将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峰值耗氧量(PeakVO2)<14 ml/(kg·min)这一国际量化指标引入我国心脏移植受者入选规范,将有助于提高急需供心的利用效率。

会议最后达成以下共识:心脏移植术后新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出现与受者术后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建议术后给予正规的免疫抑制治疗,常规监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尽早筛查出DSA阳性受者并给予及时治疗;注重移植物血管病变预防和诊断治疗有利于提高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

肺移植学组:肺移植研究三大前沿课题

① 目前我国供肺的利用率仅为5%左右,其中肺水肿、感染为造成供肺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体外肺灌注(EVLP)技术可通过缓解肺水肿等措施明显改善边缘供肺的质量,使其达到移植要求。目前,我国部分移植中心正在积极进行EVLP机器的研制以及改良EVLP方法的探索。②  感染是肺移植研究的热点和攻克难点,国内已有中心正在开展运用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检测肺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③  建立肺移植专科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临床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自动抓取和上报,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挖掘也是研究热点。

异种移植学组:深入开展基础与临床前研究

深入开展异种移植的基础与临床前研究,突破异种移植的免疫、生理和伦理障碍,用动物的组织和器官桥接或替代人类的组织和器官进行移植,是解决供体短缺难题的重要方法。未来基础方面待解决难题包括异种免疫排斥、凝血调节障碍、种间交叉感染等。此外,需要建立专业的大动物器官移植实验研究平台,整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基因修饰小型猪,完成临床前动物试验,力争实现异种移植的临床转化应用。

移植病理学组:细说病理基础,助力临床实践

本次大会,学组针对器官移植临床对移植病理学工作的需求以及移植病理学发展趋势,确定了6块学术交流内容:① 供肾病理学评估的先进经验总结;② 移植病理学在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③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肿瘤的病理诊断;④ 以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ddcfDNA)为主的急性排斥反应分子病理学诊断的前沿基础研究;⑤ 移植肝脏、肺和心脏病理学;⑥ 疑难病例讨论和移植病理学基础病变及其临床意义的教学环节。

移植感染学组:汇集各家所长,共商感染防控

近年来,供者来源性感染(DDI)成为移植界最受关注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大会首先由学组组长朱有华教授对DDI专家共识做了详细解读,为各移植中心和器官获取组织(OPO)提供可借鉴的DDI防控措施。而后,多家医院分别就狂犬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以及供体重症监护室(DICU)等问题总结了各自在DDI防控方面的经验。

此外,移植后感染,特别是真菌和病毒感染,一直是临床棘手难题,与会专家就病原学诊断、巨细胞病毒(CMV)和BK病毒诊断和治疗、真菌防治、丙肝患者肾移植和B19病毒感染以及围手术期感染防治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享,一起共商移植感染的未来发展。

移植护理学组:先进护理模式紧密结合移植实践

以肝、肺、肾等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及远期并发症防治为研究方向,围绕大器官移植术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面的护理热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将授权理论模式、协同护理模式、“零容忍”、“医院-社区-家庭”等先进的理论模式与临床观察和实践紧密结合,同时专家针对肺移植,高危人群肝、肾移植,捐献过程的护理配合以及护理管理新现状等进行了交流。

器官捐献学组:完善捐献流程,促进器官移植发展

专家针对器官移植领域相关伦理、法律、器官维护、脑死亡判定、器官捐献流程、协调员管理及培训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器官捐献移植伦理完整体系。本次会议提供了脑死亡判断的识别模型,交流了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维护器官功能的经验,以及肾移植DCD供者来源的感染及治疗经验,对于促进器官移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器官获取与评估学组:聚焦边缘器官功能评估与维护

关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新成果如下:① 构建潜在供体精准识别网络平台及Nomogram预测模型,大幅提高捐献成功率;② 建立以保护器官功能为核心的供体维护技术体系,显著提高器官利用率;③ 建立以功能影像学为主的器官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器官活力客观判定标准;④ 研制体外多器官修复系统。此外,与会专家还就供体评分系统、常温及低温机械灌注、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等研究热点展开了深入讨论。

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学组:新学组新气象,新使命新征程

在本次大会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学组正式成立,张水军教授当选为学组组长。学组未来将会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制定相关规范等,以加强器官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实现对捐献者及器官功能的准确评估、移植受体精确的术前评估、术中受体麻醉的精细管理、术后准确有效的管理及快速康复,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提高长期移植效果,提高我国器官移植整体管理水平。

青年论坛:青年蓄势待发,新船扬帆起航

1.png

青委会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

本届青年论坛是第八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学术活动。会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高新谱副部长就全国协调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未来规划做了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协调员培训、管理机制。论坛围绕目前国内器官移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此外,经过青年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2019年将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第二届青年论坛。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学组、青委会供稿,于涛、解俊杰、石炳毅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