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期,我国首部《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原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血管内狭窄,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预防发生球囊扩张后再狭窄。
BRS已经在简单及中等复杂程度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长期疗效,因此目前应将中等或以下复杂程度的病变作为BRS的主要适应证,但某些特殊病变在置入BRS时需要具体分析和评估。
注意事项
ACS患者植入BRS后,术后抗栓治疗的时间长短,需要格外注意!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原则上不主张!但针对通过普通球囊、切割球囊等器械预处理后,预计不会影响BRS膨胀和贴壁效果时,可考虑植入BRS;严重钙化病变不推荐!
注意事项
不建议常规使用对吻扩张,有引起支架变形或断裂的风向;
主支植入BRS后,必要时可以采用小球囊(不超过2.5 mm)在低压力下扩张分支;
分支如果需要保护,可使用导丝保护,慎重使用球囊保护。
注意事项
万一有重叠,重叠的长度尽量小,一定要精准,重叠的区域用高压球囊扩张,确保完全贴壁。
其他临床情况(高危ACS患者,对BRS制作材料过敏、无法耐受长期双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肾功能损害、有对比剂严重反应或不能用药等患者。)
谈到BRS的临床使用流程,共识中着“重墨”介绍了PSP原则,PSP操作可明显降低靶病变失败率和血栓发生率。
P:充分的预扩张(pre⁃dilatation)
S:准确地选择支架直径尺寸(proper sizing)
P:充分的后扩张(post⁃dilatation)
植入BRS的患者术后应当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至少为12个月。
对于病变比较复杂的患者(比如置入的病变为B2/C型复杂病变,置入≥2枚BRS,处理分支病变等),血栓高危的患者,适当延长DAPT时间,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影像学技术(IVUS、OCT)对于“完美植入BRS”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防止出现边缘夹层尤其是肉眼看不大的边缘夹层、支架膨胀不全、贴壁不良等,影像学检测功不可没。
对于有腔内影像学检测条件的中心,提倡使用腔内影像学技术优化指导BRS的置入。
无腔内影像检测条件的中心,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进行BRS置入的过程中,需理解并严格遵循PSP操作规范,“这本共识就会帮大忙了”。
无论是否使用腔内影像学技术,都应该严格执行PSP规范化置入操作,根据目前循证证据,PSP技术是BRS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障。”
植入BRS的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可为患者提供系统的专业治疗和健康指导。
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可在术后2~5年行冠脉造影,提倡行腔内影像学检测复查;
可根据支架吸收情况、血管愈合等情况,科学调整术后用药。
随着材料学和制作工艺的进步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研制出更多疗效与安全性兼优的BRS,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治疗服务。
【下载地址】
慧敏 根据2020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eNCF)——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最新共识发布会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