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小伙为省12000手术费自排9毫米肾结石?医生:盲目硬扛或致肾衰竭

2025-02-18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李天  



近日,一则关于26岁青年程序员小孙为节省12000元手术费用,并出于对手术治疗的恐惧,选择通过每日饮用5升水并慢跑5公里的“自然疗法”,在历时3个月后成功排出约9毫米肾结石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image.png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肾结石防治的关注,也让我们再次审视在健康与经济之间的抉择。


>>>

肾结石:泌尿系统的“隐形杀手”


肾结石作为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5%~10%,男女比例约为3:1。


常见的症状包括腰部或上腹部疼痛、血尿、排尿困难、恶心与呕吐以及发热与寒战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哪类人群是肾结石的高风险群体?




久坐不动的上班族

如医生、办公室职员、出租车驾驶员、货车司机等。他们因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喝水少、爱憋尿,导致高浓度尿液滞留体内,容易形成结石。



高温环境工作者

如炼钢工人、厨师、锅炉工等。在高温环境下,出汗多,机体脱水和尿液浓缩,结石发病率显著增加。



特殊职业人群

如接触重金属的工人、化工厂工人、矿工等。这些人群因机体代谢异常,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升高。



程序员

程序员工作压力大,长时间面对电脑,运动少,喝水不足,容易形成肾结石。



肥胖或代谢综合征人群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尿液成分变化,增加结石形成的概率。


>>>

自然排出:并非所有结石都适用


虽然部分结石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自行排出,但并非所有肾结石都适合这种方法。


小孙成功排石具有一定的偶然性。9毫米的肾结石卡在输尿管入口,其表面不规则,自然排出的概率通常不足20%,属于医学小概率事件,盲目效仿或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



>>>

自然排出的“硬指标”与影响因素


输尿管作为连接肾盂与膀胱的细长管道,其管径为5~7毫米。尽管部分人群的输尿管直径可达8~10毫米,为结石通过提供了可能,但这类人群占比不足总人口的15%。


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指出:

  • ≤5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率约为50%~90%,若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排出率可提升至70%~90%;

  • 5~7毫米结石的排出率为20%~50%,需要药物辅助;

  • 7~10毫米结石自然排出率约为10%~20%,极少数可能排出(尤其输尿管下段光滑结石);

  • >10毫米结石自然排出率接近0%,需要医疗干预。


除了结石大小外,结石形状、位置、患者生理条件、结石成分与性质以及尿液冲刷力等因素也会影响结石的排出。


  • 形状圆滑、表面光滑的结石更易通过输尿管狭窄部分;

  • 位于肾中盏或上盏的结石自然排出的可能性较大;

  • 年轻、身体机能较好、经常运动的患者尿路系统的蠕动能力相对较强;

  • 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较高,有可能自行溶解排出;

  • 多喝水能够增加排尿量,增强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有助于结石排出。


>>>

盲目“多喝水+硬扛”或适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小孙每日饮用5升水远超生理需求,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头晕、脑水肿等健康问题。


一般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在2~3升之间(含食物中的水分),不宜超过3.5升。建议分次摄入,每次约200~300毫升,同时保持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而非完全透明。


此外,剧烈跳跃虽能利用重力促进结石下移,但尖锐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输尿管壁,引发炎症等。因此,建议采用“脚跟落地跳跃”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为宜。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持续腰痛超过72小时或肾功能损害、肉眼血尿伴畏寒、发热、双侧梗阻(尿量骤减至400 ml/d以下)、保守治疗4周无效,即使<5毫米也可能需干预。


>>>

肾结石防治有哪些措施?




规律饮水

研究表明,液体摄入量与肾结石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增加液体的摄入量,不仅能够有效稀释尿液,还能降低尿液中草酸盐和钙的浓度,从而减少结石形成的“温床”。记住不要用碳酸饮料、甜饮料、浓茶、咖啡等代替白开水。



限制钠盐

高钠盐饮食不仅危害血压健康,更是肾结石的潜在“推手”。高盐摄入会促进尿钠和尿钙的排出,增加钙盐结晶形成的风险。因此,建议成人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g。



合理饮食

过量摄入肉类或动物蛋白是肾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红肉、海产品等高蛋白饮食会加剧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的分泌。因此,应适量摄入蛋白质,保持饮食平衡。



营养均衡

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纤维素、柠檬酸盐、钾、镁等有助于预防肾结石的成分。增加水果与蔬菜的摄入量,不仅能确保饮食的全面均衡,还能有效促进肾脏的健康。



适当运动

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与肾结石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通过适当运动促进结石发生位移,并采取均衡饮食以及规律的生活习惯等手段来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

每年至少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肾结石问题。


>>>

在“省钱”与“健康”间寻求平衡


小伙的“硬核排石”经历,既是对生命韧性的礼赞,也是对医学决策的警示。医学不是赌局,个体差异决定了没有“万能模板”。面对肾结石等健康问题,我们应既相信人体的代偿能力,又敬畏现代医学的边界。在健康与经济的天平上,科学决策才是真正的“最优解”。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