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晚7:30直播】张文宏教授团队:如何成为一个发热待查诊治高手?

2018-12-20作者:壹生综合学院热点
发热待查

课程权威医声头图.png

发热待查作为感染科的常见病种,对感染病专科医生的挑战一直都在。感染科医生需要对发热待查患者快速准确诊断,积极寻找病因做出相应处理和治疗,以及在病因未明时进行合理的处理。正确的诊断思路来源于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同时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严密的逻辑分析和不断的总结。

但是临床实践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追源问根,厘清诊断思路?多项辅助检查结果大相径庭,如何处理?病原学的检查结果以及已作针对性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如何反败为胜?……

12月20日(本周四)19:3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邵凌云教授、胡越凯教授做客“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直播间,就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及难点中8大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您会了解做一个优秀的发热待查临床医生的真相。欢迎医生朋友们在直播间评论区留言,讨论精彩内容将会被选登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

1.png

2(1).jpg

张文宏教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上海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

1.jpg

邵凌云教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3.jpg

胡越凯教授(主持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医师

2.png

  • 为什么细致的病史询问始终是发热待查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追源问根,获得重要流行病学的线索?

  • 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质谱等技术的发展,已使原先多依赖经验治疗的病原确诊成为可能。那么,在发热待查中,病史询问、详尽体检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第一步,有没有过时? 

  • 如何评价PET-CT在发热待查中的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或不应用PET-CT?

  • 病理诊断总是被称为金标准,如何客观看待发热待查中病理诊断的作用?

  • 就现代医学的发展来看,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那么,诸如二代测序等高新技术,应该发挥何种作用?此外,目前已经有了非常多的高新技术,甚至有了所谓AI技术,会不会有一天在发热待查领域不再需要医生?

  • 临床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个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多项辅助检查结果大相径庭,如何处理?根据病原学的检查结果所作的针对性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应如何反败为胜?

  • 如果感染明确,治疗后患者体温复常,之后再发高热,这时候应如何辨别是原发感染未控制,还是其他因素所致?是否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

3.png

播出时间:

2018年12月20日 晚19:30

观看方式:

①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观看;也可以关注“壹生”公众号,回复“发热待查”预约报名,免费上课,会有上课提醒喔;

权威医声第4期直播间二维码.png

②添加CMT小综(微信号:CMTzonghe)为好友后,进入“论坛报发热待查讨论群”,可随时关注相关通知,观看并参加讨论。

权威医声第4期海报.png

■“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栏目简介

“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直播间是一档全新的视频节目,该栏目聚焦医疗圈热点事件、新研究进展、临床争议话题,邀请医疗界权威专家进行多角度解析与报道,为临床诊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有力参考。视频播出后,相关报道将会刊发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及新媒体。敬请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