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发热待查作为感染科的常见病种,对感染病专科医生的挑战一直都在。感染科医生需要对发热待查患者快速准确诊断,积极寻找病因做出相应处理和治疗,以及在病因未明时进行合理的处理。正确的诊断思路来源于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同时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严密的逻辑分析和不断的总结。
但是临床实践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追源问根,厘清诊断思路?多项辅助检查结果大相径庭,如何处理?病原学的检查结果以及已作针对性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如何反败为胜?……
12月20日(本周四)19:3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邵凌云教授、胡越凯教授做客“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直播间,就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及难点中8大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您会了解做一个优秀的发热待查临床医生的真相。欢迎医生朋友们在直播间评论区留言,讨论精彩内容将会被选登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
张文宏教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上海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
邵凌云教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胡越凯教授(主持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医师
为什么细致的病史询问始终是发热待查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追源问根,获得重要流行病学的线索?
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质谱等技术的发展,已使原先多依赖经验治疗的病原确诊成为可能。那么,在发热待查中,病史询问、详尽体检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第一步,有没有过时?
如何评价PET-CT在发热待查中的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或不应用PET-CT?
病理诊断总是被称为金标准,如何客观看待发热待查中病理诊断的作用?
就现代医学的发展来看,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那么,诸如二代测序等高新技术,应该发挥何种作用?此外,目前已经有了非常多的高新技术,甚至有了所谓AI技术,会不会有一天在发热待查领域不再需要医生?
临床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个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多项辅助检查结果大相径庭,如何处理?根据病原学的检查结果所作的针对性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应如何反败为胜?
如果感染明确,治疗后患者体温复常,之后再发高热,这时候应如何辨别是原发感染未控制,还是其他因素所致?是否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
播出时间:
2018年12月20日 晚19:30
观看方式:
①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观看;也可以关注“壹生”公众号,回复“发热待查”预约报名,免费上课,会有上课提醒喔;
②添加CMT小综(微信号:CMTzonghe)为好友后,进入“论坛报发热待查讨论群”,可随时关注相关通知,观看并参加讨论。
■“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栏目简介
“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直播间是一档全新的视频节目,该栏目聚焦医疗圈热点事件、新研究进展、临床争议话题,邀请医疗界权威专家进行多角度解析与报道,为临床诊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有力参考。视频播出后,相关报道将会刊发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及新媒体。敬请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