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2025-02-11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减重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哪些益处?


① 改善血糖:减重是延缓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适度减重可以改善血糖水平,并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此外,减重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改善血脂。

②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减重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③ 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减轻体重可改善身体成分,增加肌肉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不仅是改善血糖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体重控制在什么范围更为合适?


在体重管理目标中,我国成人正常体质指数(BMI)为18.5~23.9 kg/m2之间。超重(BMI≥24 kg/m2)和肥胖(BMI≥28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3%~5%,就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健康获益。



建议超重肥胖患者按照每月减少1~2 kg的速度,3~6个月减少体重5%~10%。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降低体重与2型糖尿病代谢改善有关,也有助于2型糖尿病管理的综合达标。


为了避免体重下降后的反弹,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并合理设置减重目标。大多数患者建议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并在实现减重目标后继续维持体重稳定。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实现减重?


①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整个减重过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体重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而且体重减轻程度越大,缓解率越高。


② 饮食调整:减少总热量摄入,保证膳食营养素平衡。选择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并稳定血糖水平。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 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常吃鱼、禽,适量的蛋、畜肉、牛奶、大豆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合理的减重饮食应是在保证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每日总热量摄入平均减少500750 kcal,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体重进行调整。


③ 适度运动:建议解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大约150分钟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减少内脏脂肪并预防减重后体重反弹。


④ 药物治疗:在选择降糖药时,优先考虑兼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这两类药物既可以降糖,又可以减重,应用后可以实现一举两得的目的。


⑤ 代谢手术:代谢手术通常可使体重持续减轻25%左右,并快速持续改善肥胖并发症。然而,这种手术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最重要的是长期维持:减重后,患者应制定长期(≥1年)的减重维持计划,至少每个月由医师或营养师随访1次,持续监测体重,跟踪饮食及运动情况。


总之,合理的健康管理搭配药物、手术等辅助措施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体重,进而改善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状况。


END




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