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不是只有大便干才叫便秘

2021-04-1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在询问病人病史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对于便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大便干、大便硬才叫便秘。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便秘所包含的范围要远大于大便干、硬。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教科书是怎么对便秘进行定义的,便秘又是如何导致的,该如何进行预防及治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定义


便秘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和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这是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中对便秘做出的定义)


微信图片_20210416112009.png

(图为罗马Ⅲ便秘诊断标准)


那么引起便秘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引起便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 饮食因素


若饮食无节制,过食肥甘厚味可导致胃肠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


恣食生冷,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


一部分人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少数病人图方便省事,饮食简单,缺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


2. 没有良好的排便习惯


很多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


3. 久坐不动


当今大部分人由于工作原因需要久坐,久坐少动,则气机不利,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


4. 滥用泻药


由于长期使用泻剂,尤其是刺激性泻剂,造成肠道黏膜神经的损害,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导致严重便秘。


5. 节食减肥等


盲目节食减肥,会使人体内的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大量减少,缺乏足够的食物残渣,就容易形成宿便,长期节食更容易引发便秘。


另外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中将便秘的病因分为:


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


(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


2.结直肠因素:


(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


(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


(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磷酸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


(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


(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


(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


(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


3.结直肠内因素:


(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


(2)腔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


下面我们看一下便秘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运动:


增加体力活动可部分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避免久坐,适当活动锻炼,增加肠蠕动。


2.饮食:


便秘患者增加更多的水和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是最基础治疗,应多吃含粗纤维的粮食和蔬菜、瓜果、豆类食物,多饮水,每日至少饮水1500ml,尤其是每日晨起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可有效预防便秘。不过膳食纤维对于改善轻度至中度便秘是有效的,但对于严重便秘效果不明显。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 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4.药物治疗:


首选容积性泻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治疗便秘的泻药有很多,常用的泻药可分为润滑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接触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大便软化剂等几种,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但泻药不可多用久用,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生物电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主要用于功能性排便障碍中的不协调性排便和大便失禁,也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如肛门痉挛、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直肠感觉缺陷、大便失禁、STC、孤立性直肠溃疡等。


6.心理治疗:


功能性便秘与抑郁型和焦虑型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应强调精神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伴有明显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患者,需要选择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7.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结合骶神经电刺激对便秘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二)外科治疗


针对经过非手术治疗后收效不大、经便秘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手术,如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手术解决引起便秘的主要病变,但也同时解决次要的继发病变。术前需进行预测疗效,应注意有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无结肠以外的消化道异常。


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辛学知 杜金鑫 

文章首发自辛学知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