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徐佳洁 程忻
2023年,脑血管病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聚焦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脑出血的急性期管理以及脑小血管病的防治等临床难题。在《【2023年神经科领域进展盘点】脑血管病——国际重要进展篇》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血管病亚专业组从11个方面回顾年度重磅研究数据,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盘点。本期,《【2023年神经科领域进展盘点】脑血管病——华山团队研究篇》精彩继续。
01
华山神内脑血管病亚专业组2023成果速览
2023年,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亚专业组在科研领域获得系列进展,共获批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卫健委课题1项;入选2项市级与1项校级人才计划;获2023欧洲卒中组织青年研究者奖1项;牵头/参与制定2部专家共识;在国际卒中大会、欧洲卒中大会、世界卒中大会上口头发言交流6次,壁报交流4次;获得专利1项。已发表的论文在卒中临床试验、卒中队列研究、脑小血管病的机制研究、脑出血的预后评估、基础研究及规范化诊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02
卒中临床试验
团队牵头“十四五”科技部“丁苯酞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一项为期48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项目,目前正在竞争入组。作为国内牵头单位参与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OCEANIC-STROKE,以及研究者发起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评估的III期临床研究ENRICH-AF也正在竞争入组。
团队牵头的一项评估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对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结果正式见刊,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的使用改善了卒中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
此外,上海申康重大临床研究项目资助的研究者发起的替奈普酶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的IIb期临床试验已于2023年9月完成入组。团队牵头的一项由研究者发起并实施的对脑出血后患者进行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结局盲法的I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3年1月完成入组。
03
卒中队列研究
团队基于本中心发病24小时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数据,发现再灌注与治疗时间对患者3个月良好预后与梗死体积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且利用基线与24~48h复查CTP影像得到的再灌注指数对良好预后的预测效果更为准确。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揭示了缺血半球的皮质静脉充分引流与90天良好预后相关,其中,成功再通患者的皮质静脉引流越充分,不良预后的风险越低。基于上海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4S)数据库,发现对发病4.5小时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患者而言,与标准剂量相比,低剂量阿替普酶的使用与功能预后不良相关,且未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或死亡风险。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队列中,发现吸烟史、颈动脉球部附近病变或使用大直径球囊进行扩张与术中或术后的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相关。
04
脑小血管病机制研究
团队利用无创的DP-pCASL技术,在CADASIL患者和HTRA1杂合突变相关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的全脑和多个脑区发现血脑屏障水交换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降低的血脑屏障水交换率与更高的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负荷和更差的认知功能相关。在CADASIL患者中,发现皮质与皮质下铁沉积可能通过白质微观结构的中介作用影响认知功能。利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动态磁共振扫描,在小样本CSVD患者中观察到类淋巴的清除功能与脑膜淋巴管的引流功能受损。团队对类淋巴功能障碍在CSVD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总结与综述,提出可能的临床应用与干预措施。此外,在CSVD患者中,发现失眠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相关,而左侧海马灌注减少与失眠有关。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脑微血管周细胞在脑血流调节中的作用,并对周细胞通过降低脑血流量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在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总结并探讨了脑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
05
脑出血
团队发现基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得到的炎症评分与早期血肿扩大、48小时内继发性神经功能恶化、30天死亡率和3个月mRS 4-6分等不良结局独立相关。
06
基础研究
团队利用小鼠模型,发现慢性睡眠碎片化或慢性睡眠碎片化合并高血压均可改变睡眠结构,并影响脑血管功能与血管网络密度。基于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发现连接蛋白43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后AQP4的表达来影响神经元再生。通过APP/PS1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9可能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的表达来改善淀粉样蛋白病理。
07
规范性文件编著
此外,团队多位专家参与编著了脑血管病相关的共识与指南。牵头制定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中的《第6章: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推荐意见》,并参与《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的制定与撰写工作,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和管理提供更加系统的临床实践应用规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