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耿介文
一、弹簧圈的种类
1、弹簧圈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一些无法手术夹闭的动脉瘤多采用可脱性球囊治疗,但球囊很难适应动脉瘤不规则的形状,所以有了以下弹簧圈的发展:
2、各种弹簧圈的性能
3D弹簧圈
在动脉瘤各个方向上提供微弱的压力,使得动脉瘤椭球化或球形化,作为成篮圈使用有优势。
生物活性弹簧圈
在裸铂金线圈基础上覆盖具有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如PGLA,能够加快瘤颈处内膜覆盖,降低动脉瘤再通率。
水凝胶弹簧圈
弹簧圈与血流充分接触,接触后膨胀,能获得更好的填塞空间。
Penumbra400弹簧圈
新一代具有较大外径(0.02)和良好拉伸性能的弹簧圈,与常规弹簧圈相比有更高效的填塞率。
二、 弹簧圈的特性
1. 直径(二级螺旋)
指弹簧圈成襻后的直径,通常是弹簧圈规格的第一项数值,这也是选择弹簧圈最基本和重要的方面。
2. 长度
按惯例,动脉瘤规格的第二项数值即代表了弹簧圈在成襻前的长度,从而构成了填入动脉瘤内弹簧圈的“体积”或“数量”。
3. 圈丝直径(一级螺旋)
指构成弹簧圈的金属圈丝本身的直径。
4. 三维(3D)形态
某些弹簧圈被设计成复杂的3D形态,使之适应动脉瘤的形状。
5. 抗解旋特性
将弹簧圈初级螺旋缠绕在微丝、缝线或金属丝上,以防止弹簧圈初级螺旋解旋而引起的损坏。
6. 涂层
在弹簧圈外壁覆盖涂层,以避免其铂金表面裸露。
动脉瘤壁非常脆弱,弹簧圈及微导管施加过多张力可能导致术中破裂,这要求弹簧圈特性既柔软又具有一定的形状保持能力。
三、 弹簧圈型号的选择
微导管头位置稳定后,放置成篮圈,选用的第一枚3D圈应该等于或略大于瘤囊的直径,据称,略大的3D圈使瘤体变圈,可改善囊颈比。
形成框架后,再使用直径小,质地软和复杂型弹簧圈,小心地在瘤颈处填塞。
在成篮时需要注意其中的顺应性和预制性。弹簧圈顺应性是指随动脉瘤结构而变化形态的能力,弹簧圈预制性是指保持其3D形态的能力。
对于不规则形态动脉瘤,选择顺性较好的篮圈;对于规则形态动脉瘤,可以选择预制性良好的篮圈。
四、总结
成篮圈选择等同于或稍大于动脉瘤直径的弹簧圈,根据动脉瘤形态选择相应的顺应性及预制性的弹簧圈。
后续填充中,根据动脉瘤形态及剩余空间,选择尽量小而柔软的圈进行填充,达到致密栓塞的目的。
市面上弹簧圈种类繁多,无论何种选择,只要能够保证动脉瘤闭塞,而不引起穿支事件发生,可以以术者最舒服的习惯为主,而不拘泥于“标准选择”。
作为术者,对于自己中心常用弹簧圈的性能充分了解很有必要,可以有效提高闭塞率,减少术中出血及致栓风险。
目前的选圈原则并非绝对的,不同术者在治疗时通常有自己的选择习惯,并没有所谓的标准选择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