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于胃标准化摄图的思考

2023-10-1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盲点处理是胃镜摄图的重中之重。我们说的盲点通常指常规胃镜操作中较难观察、容易忽视的区域,但大多数时候是指窦体交界大弯等容易观察但操作者忽视的区域。标准化的胃镜摄图目的之一就是规避盲点,减少漏诊。

常规胃镜的“盲点”包括:食管入口,胃体上部(小弯侧、前壁),胃体下部(小弯侧、后壁),胃角后壁,贲门直下,十二指肠球部幽门缘。

1  容易出现胃镜观察不良的部位

标准化的胃镜检查是规避盲点的有效办法。关于胃摄图数量,不同学者、国家和地区意见不一,有48张、40张、24张、22张,目前没有全球的统一标准。目前使用最广泛,也是国内指南推荐的胃22张摄图是2013Kenshi Yao提出系统性筛查方案(SSS,这个方案兼顾病变检测效率、实践性的胃摄图最低要求标准,包括:正镜:体中上×4+体下×4+胃窦×4张。倒镜:胃底贲门×4+体中上×3+胃角×3

2  SSS22张图方案 

结合图1所示容易出现观察不良的区域,SSS方案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比如1、没有强调贲门正镜摄图;2、胃角大弯(通常指窦体交界大弯)没有摄图,F线常在这个区域,是早癌相对高发区域,正镜观察胃窦、球部后再退镜观察此区域会因镜身压痕影响第一印象的判断;3体下也是肿瘤高发区域,没有体下倒镜观察前壁、小弯摄图;4没有幽门摄图(虽然报告中的胃窦图其实经常用的是幽门图)。

结合自己胃镜操作经验及对SSS方案的个人理解,建议在SSS最低限度摄图增加4张图:贲门正镜图×1胃角大弯图×1(胃窦观察前),体下倒镜×1(体下视野较好,1张图可以同时显示前壁、小弯),幽门×1。也就是“SSS4”方案(仅是个人想法,欢迎交流)。

学习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他人经验,借此汇总内镜前辈们的实操经验,仅供参考:

a. 低位反转提拉操作中,充分充气后沿小弯或前壁侧提拉,仔细观察体下段。

b. 贲门、体上段反转观察操作有一定难度,记住大钮不够,小钮来凑

c. 对于空腔脏器的胃来说,图片正中央的部分应该是黏膜,而不是腔道

d.  4象限摄图不仅是前后大小弯各留一张图应该是连续的,就是下一张图片应包括上一张图片的边缘,最后这几张图片拼接在能完全还原该区域。

e.  进镜过程中重点拍摄胃体后壁及胃窦后壁,这时候胃内空气相对不多,后壁的黏膜与镜身有一定的角度,黏膜容易进入视野之中。

f. 体前后壁的正镜摄图,建议用操作小钮摄图替代旋镜。

g. 关于检查顺序,一听大师提到的M路径法,可供参考。


来源:亚甲蓝


好文推荐


▶ 肠镜检查漏诊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身为消化科医生的你知道吗?

▶ 简单三步丨认识并控制脂肪肝

▶ EMR和CSP——内镜医生必备的基本技术

▶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内镜和病理诊断要点

▶ 从腹泻到肠道功能紊乱

▶ 反流性食管炎的联合用药方案

▶ 急性胰腺炎诊疗常规

▶ 肝门静脉解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