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研究速递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死亡风险,稍微提高维生素D水平即可降低死亡风险。该研究近日发布于《内科学年鉴》。
该研究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307601例参与者的数据,这些是2006年3月—2010年7月期间从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招募的一组前瞻性人群,大多数人为白色人种,基线年龄为37~73岁。研究通过测量25(OH)D浓度来评估维生素D水平。
基线测得的25(OH)D的平均浓度为45.2 nmol/L,11.7%(n=36009)的参与者25(OH)D浓度介于10.0~24.9 nmol/L。生活在南方地区、不吸烟、经常运动、经济贫困程度较低、体质指数较低的人25(OH)D水平较高。
随访期间,6.1%的参与者死亡(n=18700)。调整变量后,25(OH)D水平低于25nmol/L的人群全因死亡率的OR比是最高的;25(OH)D水平处于50~75nmol/L之间的人群死亡率趋于平稳,25(OH)D水平在75~125nmol/L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没有进一步降低。
25(OH)D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呈“L”型相关(P<0.001);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呈“L”型相关(P≤0.033)。在25(OH)D低于25nmol/L的情况下关联性最强,在25(OH)D处于50nmol/L的水平下趋于平稳。
25(OH)D水平为10 nmol/L的人群其全因死亡率是25(OH)D水平为50 nmol/L的人群的6倍(OR,6.00),25(OH)D水平为25 nmol/L的人群其全因死亡率是25(OH)D水平为50 nmol/L的人群的1.25倍(OR,1.25)。
与25(OH)D水平为50 nmol/L的人群相比,那些25(OH)D水平为10 nmol/L的人群的心血管死亡率的OR比为5.98,癌症死亡率的OR3.37,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的OR比为12.44。
25(OH)D水平为25nmol/L的人群和50nmol/L的人群相比,心血管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OR比分别为1.25、1.16和1.96(95%可信区间1.88-4.67),所有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表示,这项新研究的特殊之处在于,研究团队观察了维生素D水平很低的人群,以及如果这部分人群维生素D水平稍高一点会发生什么。之前大多数随机对照试验没有显示出很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具有足够的维生素D。
该研究建议25(OH)D水平低于50 nmol/L的人群增加维生素D水平,没有必要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提高到目前的建议水平(50 nmol/L以上)即可。
如何补充维生素D?
1.晒太阳
在可以暴露四肢皮肤的季节,如夏季,尽量通过阳光照射获得维生素D,接受阳光照射时要求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时间选择以10∶00~14∶00之间比较理想,照射时间为5~10 min,频率为每周2~3次。
老年人和皮肤颜色较深的个体,需要更长时间的阳光照射。
2.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天然食物中,富含油脂的鱼类,特别是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经过晾晒的干蘑菇,以及鸡蛋黄和动物内脏中均含维生素D,可有针对性地补充,但效果要比晒太阳差一些。
3.维生素D补充剂
普通维生素D制剂可作为骨健康补充剂。临床应用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 IU/天;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或摄入和吸收障碍有维生素D缺乏的,推荐摄入量为600 IU/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 IU/天;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 IU/天。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静薇编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