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风疹控制与消除进展,我国进展到哪一步?

2022-01-0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01

一、风疹消除进展


(一)风疹概述

风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被归类为丙类传染病,患者感染后临床症状轻微,以皮肤出疹、低热、局部淋巴肿大等为主,并发症较少;但是由于其病原体风疹病毒(RV属于致畸性病原体,如体内无保护性抗体的妊娠期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RV,其结果可导致流产或者死胎,或使得新生儿出生后表现为CRS。根据估算数据,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5万例CRS患儿出生。由于目前尚无针对CRS的临床治疗手段,一旦感染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患儿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峻负担。然而,由于我国至今未开展全国CRS监测,因此CRS相关数据极少。


(二)消除风疹定义

WHO将消除风疹定义为,基于监测网络系统运行良好的状态下,所在国家或地区内至少12个月未监测到本土RV的传播。当该国家或地区持续36个月无本土风疹病例报告时,可提交地区证实委员会进行消除风疹证实。


(三)全球风疹消除进展

风疹消除目标是2012年在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先被提出的,初期目标为2020年WHO六个区域中的至少五个区域能够实现消除风疹,该决议同时被纳入《2012~2020年全球疫苗行动计划》中。在此之后,欧洲区、美洲区和东南亚区确立了消除风疹和CRS的目标,而我国所在的WPRO于2014年地区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本地区风疹消除的目标,之后于2017年10月,WPRO地区委员会通过决议,即“敦促该区域所有成员国尽快消除风疹”。2021年,WHO发布了《2021~2030年全球麻疹和风疹战略框架》,再次明确并设立了至2030年之前实现和维持区域性麻疹和风疹消除的目标。


根据WHO最新数据统计,全球已有83个国家和地区证实消除风疹,而在WHO各区域中仅美洲区于2015年正式宣布消除风疹和CRS,WPRO中已有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文莱四国,以及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地区证实消除风疹。目前能有效预防RV感染和CRS发生的唯一措施是接种含风疹成分的疫苗(rubella containing vaccine,RCV)。截至2020年,194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3个将RCV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全球婴幼儿RCV覆盖率已上升至约70%。除此之外,全球风疹报告病例数也有较大程度降低,与2000年的670 894例相比,2018年全球风疹报告病例数下降了约96%。以上数据充分证实了风疹消除的可行性。


02

二、我国风疹疫苗免疫


(一)风疹疫苗

高水平的风疹疫苗免疫覆盖率可以确保建立人群中针对风疹病毒的免疫屏障,进而阻断病毒的传播,是消除风疹的关键环节之一。2008年起我国正式将风疹疫苗纳入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并在全国逐步推行婴幼儿二剂次常规疫苗免疫接种。我国目前使用的RCV主要为国产的BRDII疫苗株,进口的RA27/3疫苗株虽然在全球其他国家广泛使用,而我国在2010年后已较少使用,经相关研究证明两者具有相当的免疫原性。BRDII疫苗株自我国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2A基因型野毒株减毒而来,该疫苗于1993年正式获批后被广泛使用,对我国控制RV感染和预防CRS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风疹疫苗免疫覆盖率

RCV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二类疫苗推广使用,仅部分省份开展有偿的RCV接种服务,免疫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在RCV尚未正式纳入我国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之前,全国人群疫苗免疫覆盖率相对较低(<50%)。


在2008年RCV正式纳入EPI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开展2剂次免费常规免疫接种服务,其中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然而,在该策略实行的早期由于RCV供应有所缺乏,致使疫苗接种率并不理想,据估算2008年第一剂次RCV(RCV1)和第二剂次RCV(RCV2)的免疫覆盖率仅分别为51.5%和39.0%。随着RCV常规免疫逐步覆盖全国,免疫接种服务不断完善,疫苗免疫覆盖率逐年攀升,在2012年后RCV1和RCV2均持续维持在95%以上的水平,其中2014年免疫覆盖率最高约为99%。持续多年的高水平疫苗免疫覆盖率为我国控制和消除风疹打下了坚实基础。


03

三、风疹流行病学监测


风疹自1989年起被列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在2004年之前主要以我国145个县作为监测点开展哨点监测,该监测共覆盖了110万人口(约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自2004年,风疹开始进入全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从下至上的报告制度,由检测确诊的地方医院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个案病例监测数据,随后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在RCV正式纳入我国EPI之前,风疹处于自然流行的状态,自然流行周期为7~8年(流行高峰分别为1993~1994年、2001年和2008年)。随着RCV常规免疫在全国的逐步推进,流行周期有所延长,报告病例数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17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1669例,0.12/10万)。然而,2018年由输入基因型引起了我国部分省份的风疹发病率回升,并在2019年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暴发流行(32520例,2.33/10万)。随后在2020年新冠疫情严格的管控措施影响下,风疹发病再次下降至较低水平(2505例;0.18/10万)(图1)。2005~2013年,实验室确诊病例所占比例仅为14%,而在2014年风疹纳入全国麻疹监测系统后,该比例上升至42%,并自2015年一直维持在80%左右,实验室监测敏感性的提升为我国风疹控制和消除工作提供了一定保障。

3.png

除2020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外,2004~2019年风疹发病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每年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而12月份会再次出现小幅回升(图2)。在年龄分布上(图3),<10岁年龄组儿童风疹发病比例呈整体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47.2%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3.2%,2020年稍有回升(15.6%);10~29岁年龄组青少年和成年人发病比例自2004年的49.1%逐年上升至2007~2008年的66.5%,随后一直维持在>50%的水平,然而该比例在2017年后迅速上升超过70%,并在2018~2019年风疹复发和暴发中成为最主要的发病人群,其中2019年所占比例最高为87.6%。监测数据显示,报告的风疹病例中85%以上均未接种过RCV或RCV免疫史不详。以上数据均表明,我国风疹发病年龄整体后移,这与我国风疹疫苗普及相对较晚,早期的疫苗接种率较低有关。有研究数据显示,儿童中较低的RCV疫苗免疫覆盖率可引起RV传播动力学的改变,使得风疹发病逐渐向大年龄组人群转移,因而会导致育龄期妇女在内的成年人中易感染者比例增大,从而增加CRS发生的风险

4.png


5.png



引用本文: 刘莹, 许文波, 朱贞. 中国风疹控制和消除进展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48) : 3981-3986.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11009-02229.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