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整改措施

2024-12-24作者:论坛报小编辑资讯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整改措施

罗云梅1,2李铭铭3,李利生1,2*

1.遵义医科大学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3.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

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或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不仅是本科生重要的实习基地,更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体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1]。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使得办学规模增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不断增加,更多的学生走进了科研实验室。当然,伴随着仪器设备、实验种类和学生人数的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风险隐患的增多不可避免。据不完全统计,学术研究实验室发生事故的频率比工业实验室高5~10倍,这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安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根据高校实验管理员管理实验室安全运行的经验,通过分析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整改措施。为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帮助和安全保障。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心,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难点。广大师生开展科研实验依赖于实验室各大科研平台,由于实验室人员多,仪器设备使用频率高,安全隐患多,因此,落实安全责任是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2-3]。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实验室采取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即学校层面,二级院系层面以及实验室管理员层面,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书包括教师安全责任书,学生安全责任书,安全员安全责任书,特种设备管理员安全责任书,不同的群体承担不同的责任[4]。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有些高校存在流于形式,疏于落实的情况,特别是在实验室管理员层面,由于安全意识薄弱,不能落实每日安全巡查,针对实验室危险源不予重视,导致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只停留在书面形式。

1.2实验室废弃物处置不规范

实验室废弃物是指在科研实验过程产生的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统称为“三废”,若不妥善处理,将危害师生健康[5]。根据国家环保卫生要求,要求科研实验室有专职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但有些高校未能落实。实验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垃圾分类不规范。科研实验室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需按要求进行严格分类,但在实际工作中,生活垃圾与生物垃圾混放,试剂空瓶与一般固体废弃物混放,利器,如刀片、针头、采血针等没按要求放入利器盒,废液桶无标签,液体试剂不分是否含卤,不分有机无机全部混放,甚至直接倾倒入下水道导致下水道腐蚀等现象在高校科研实验室中比比皆是。随着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自然产生的废弃物也逐渐增多,学校相关部门与废弃物处置平台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接,导致废弃物暂存室存储的废弃物更多,储存时间更久的情况。

1.3实验室日常维护与监管不到位

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体现,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6]。高校应建设一个责任心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督察工作组,采用实验室管理员日常自查,各院系部门定期巡查与督查组不定期检查结合的方式有效推进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7]。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实验室定期消杀工作是否落实,药品试剂是否规范存放和使用,特种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病原微生物的管控是否合理,仪器设备运行是否存在不规范现象,实验室废弃物是否按要求分类管理,以及实验室保洁工作是否达标等等,并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台账。针对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有些高校实验室只是走过场,临时补齐安全检查台账应付各个部门的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作出限期整改,择期复查,安全隐患得不到解除。

1.4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不到位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建设,物质层面体现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整体环境,制度层面体现在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法律法规,而精神层面体现在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意识形态,这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培养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8-9]。回顾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大多是因为实验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导致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所致。究其根本是高校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不够深刻所致,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对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导师唯实验数据论,没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2.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实验室人员管理压力大

随着高校科教融合的不断推进,学生科研兴趣的不断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员走进了科研实验室,包括大四实习生、大学生创新项目团队学生、研究生、教职工等等。由于高校科研实验室设备资源有限,科研人员过多会出现设备超负荷工作现象,人员流动性高,安全隐患增多。根据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一件重大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安全隐患,人员越多,安全隐患越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和频率就会更高。

2.2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当前,有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大都是普通科研人员,缺乏具有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专业人员。然而,随着高校科研实验仪器设备越来越现代化,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资质与之不匹配,无法完成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应急事件的处理,非安全专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准确判断实验操作或仪器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也无法对高危化学试剂,生物制剂,微生物培养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这样的安全管理员形同虚设,无法保障师生安全[10]。同时,普通实验室管理员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重任,无法全身心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所有事项中,对安全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这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学生操作不规范

根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JamesReason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组织活动中发生的事故与环境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兆、不安全的操作行为4个层面的因素有关。各级防御体系出现漏洞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学生不规范操作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有些高校实验室没有对师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指导,没有阐明实验室各大小仪器设备运行的风险,特别是像高压消毒锅,离心机,烘箱这样的特种设备,不执行持证(操作培训合格证)上岗制度,学生不能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性,不按操作流程运行设备,导致设备故障或危险的发生。

2.4科研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高校教师科研压力也随之增大,造成高校教师更多的只关注科研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安全才是参与一切竞争的重要前提。在管理层面,一些科研实验室没有对新进实验室的师生进行系统专业的安全培训,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了解甚少,这无疑是对安全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在导师层面,导师没有对课题组成员提出进行安全学习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得不到提高。或是初次进入实验室进行了安全相关培训,但后续没有持续的安全知识输入,导致安全意识逐步弱化。学校在进行师生消防逃生演练时,有学生因为有实验安排而不参加,导致常见的消防器材均不会使用,如灭火器、灭火毯、防烟面具等。甚至有学生在烟雾报警器发生鸣响时不做出任何逃生的反应,安全意识薄弱。

3.实验室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3.1健全高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领导层,成立高校安全管理领导委员会,由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任负责人,学校设备处,保卫处,研究生院和教务处组成委员会成员,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和地方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安全管理规划和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提供指导。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管理层,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执行人员,主要负责高校各实验室的抽查工作,实验室管理的监督工作。在各个院系管理层,各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运行,定期开展实验室自查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配合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各层面共同努力,共建平安校园。

3.2建立合理有效的废弃物回收方案

高校应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废弃物处理方案,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回收、暂存及处置方法,明确每一个流程所涉及的责任人,责任部门,责任明细等。以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的整改方案为例,每间实验室放置1个黄色生物垃圾桶和1个黑色生物垃圾桶,分别使用黄色生物垃圾袋和普通黑色垃圾袋,每个公共操作间放置3个废液桶,分别是含卤有机物废液桶、一般有机物废液桶、一般无机物废液桶;每间实验室放置1个利器盒,每层楼放置1个玻璃空瓶回收箱,科研人员必须按要求丢弃废物。每个周由实验室管理员带领学生轮流到每个实验室回收废弃物,每一类废弃物打包后贴上相应的封条,封条上需注明回收时间,废弃物类型,废弃物重量,回收负责人及电话,实验室负责人及电话,化学试剂空瓶需注明试剂瓶颜色,数量和规格。然后由实验室管理员填写废弃物回收清单,实验室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予学校后勤管理处,由学校后勤管理处派工作人员到实验室废弃物暂存室回收,交予具有废弃物处理资质的公司处理。这一整改方案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明白了废弃物的处理流程,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减少了实验室废弃物的存放时间,减少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3.3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

高校科研实验室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还应定期邀请消防专家到学校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以他们多年的消防工作经验,讲授消防相关法律法规,预防火灾和灭火的消防知识,遇到紧急事故时的安全逃生方法,自救技能。在消防安全知识不断输入过程中建立科研人员的消防意识,并不定期考核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应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活动,采用消防演习烟雾弹触发实验室烟雾报警器,用提前下发的湿毛巾捂住口鼻,有组织秩序地引导师生从消防通道疏散,模拟逃生过程。在此基础上,现场教会师生使用灭火器,将操场上的起火点熄灭,以此让师生领会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式。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能够不慌不乱,沉着应对,真正将消防安全知识的理论学习转化为消防实践技能。

3.4规范实验室危化品管理

危化品的管理不规范是高校科研实验室的一大安全隐患,严格危化品的管理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化品安全隐患的重要举措[11]。首先,高校应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危化品管理制度,特别是生物化学实验室,因为涉及的危化品种类繁多,包含易燃易爆试剂外,还有种类较多的有毒物质,高校必须结合每个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危化品管理制度。其次,应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危化品库房,高校应一一排查各实验危化品管理库建设情况,执行好监督和支持职责,对没有危化品库房或库房不符合标准的实验室进行限期整改。最后,高校实验室应严格落实危化品“五双管理”,即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把锁、双本账的管理制度。

3.5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安全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一种实力,高校应予以重视,让安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首先,实验室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应制作上墙,实验室门口须注明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安全警示,危险源及救火方式,实验室内应划分废弃物警示区,每台仪器设备旁边张贴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危险警示牌。其次,在管理层面,实验室负责人应召集所有实验室管理员根据各房间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所有科研人员每人一本,定期学习。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可关注“中国消防”公众号,时刻了解和关注发生在周围的一些安全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此为警戒,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平台提供的各类消防安全知识,不断增强科研人员安全意识。

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是教学和科研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与科研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等方面着手,真正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的科研环境,搭建安全的科研平台,为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