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疱疹性咽峡炎和疱疹性口腔炎区分要点|医学笔记

2021-08-0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3岁的淼淼家住重庆市渝中区,感冒发烧治疗几天,好一些了,但淼淼妈妈发现,淼淼的嘴里长了一些红泡泡,像口腔溃疡的样子,妈妈想起去年冬天淼淼出现过类似情况,“胸有成竹”地带淼淼到儿童医院就诊。

“医生,娃儿是不是得疱疹性口腔炎了”。

孩子患的不是疱疹性口腔炎,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炎?都长在嘴巴里,有什么不同呢?”这可把淼淼妈妈整懵了。


疱疹性口腔炎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唾液、接触疱疹液等直接传播,也可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播。多发于6岁以内的儿童 ,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任何季节都可发病,特别是秋冬季,许多表现为“病毒性感冒”的孩子就患有疱疹性口腔炎,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平均每天都能收到20个左右疱疹性口腔炎的患儿。


疱疹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肠病毒)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多见于1至7岁婴幼儿,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好发于夏秋季。


临床表现上,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疹时,患儿都可出现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家长们可以从疱疹的分布区域、特征来区分两者。



疱疹性口腔炎

分布区域:

患儿在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随后可出现疱疹,分布范围相对较广泛,整个口腔内黏膜均有可能出现,甚至包括舌体、口唇等部位。


特征:

疱疹为针头大小,壁薄、透明,周围有红晕,不久溃破,形成溃疡,众多小溃疡容易融合成大面积的溃疡,溃疡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



疱疹性咽峡炎


分布区域:

黏膜疱疹主要是集中在咽峡部,包括咽腭弓、悬雍垂和软腭的黏膜处,范围相对比较局限,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


特征:

疱疹为灰白色,周围同样有红晕,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溃疡面积比疱疹性口腔炎小,溃疡持续时间更短。

划重点


疱疹性口腔炎的疱疹

分布范围更大,

整个口腔黏膜内均可出现,

溃疡面积更大。


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都具有自限性和传染性,疱疹性口腔炎易复发,自愈周期比疱疹性咽峡炎更慢,家长需要按医嘱耐心细致地护理。

对于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儿童应勤锻炼,注意平时多喝水,合理搭配膳食,多吃新鲜水果,以提高免疫力;勤消毒;注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等。



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刘嘉 、黄飞虹 

审核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李万山、刘嘉 

本文首发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