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增多是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耐药基因水平传播和耐药克隆菌株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效阻遏CRE的传播、减少耐药菌感染。
1.CRE的主动筛查(强推荐):
(1)定义:通过对无症状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检测,发现CRE定植者。
(2)筛查人群:①存在CRE感染的危险因素;②患者从CRE流行区域转入;③患者入住医院或病区局部有CRE流行;④患者同一病房或同一病区其他患者为CRE定植或感染者。
(3)筛查标本:粪便是最佳的筛查标本,如不易留取可以选择直肠拭子标本,其次是肛周拭子标本。咽喉部、会阴部、气道内及伤口部位的标本也可作为筛查部位,采用≥2个部位主动筛查,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样本的留取和送检参考2017年WHO指南。
(4)筛查频率:目前还未确定血液肿瘤患者CRE主动筛查的最佳频率。推荐对高危患者,于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周一次进行CRE主动筛查,住院期间为期4周的筛查是较合理和经济的时间周期。
2.环境中CRE的筛查(常规推荐):
(1)筛查范围:① CRE定植或感染者,及参与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所接触的周围环境;② CRE高流行区域(近期住院患者中CRE检出率>20%)内的周围环境。
(2)检测方法:见CRE的主动筛查。
(二)对CRE定植或感染者实施的感控措施
1.手卫生(强推荐):
(1)适用情况:在接触患者前后,实施清洁或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2)方式:包括洗手和手消毒。同时,强调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在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应执行手卫生。
2.接触性预防和隔离(强推荐):
(1)隔离措施:①患者安置: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②设立隔离标识;③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④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和穿隔离衣;⑤限制患者的转运。
(2)隔离期限:目前尚不明确。对于CRE定植者,原则上应隔离至至少连续2次主动筛查为阴性(间隔为每周1次);对于CRE感染者,原则上应隔离至感染的症状好转或治愈、且CRE培养连续2次阴性。
3.环境表面清洁(强推荐):
对CRE定植者或感染者、以及护理该患者的医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定期、充分清洁。通常以次氯酸盐作为环境清洁剂。环境表面清洁后,要留取环境中各部位的标本进行CRE筛查。出现CRE流行的区域,应暂时关闭病房,并进行彻底环境清洁。
4.去定植措施(作用尚不明确):
(1)全身洗必泰擦浴:通常使用2%的洗必泰溶液每日全身擦拭。对CRE定植者,全身擦浴的去定植疗效尚不明确。
(2)肠道去定植:通常给予庆大霉素(每次80 mg,每日4次,口服)+多黏菌素E(每次1×106,每日4次,口服)。目前对CRE去定植仍存在争议,且还存在诱导细菌耐药的风险,因此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和应用疗程(强推荐):
制定各级医疗机构的治疗指南或方案,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和应用疗程,限制不必要的、长时间的、特定抗菌药物的应用。
2.抗菌药物的轮换(作用尚不明确):
在防控CRE感染方面,抗菌药物轮换策略证据不足,仅慎重推荐在特定病区执行抗菌药物轮换策略。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 (11): 881-889.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0.11.00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