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87天研制新甲流疫苗、4天确定H7N9病毒: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侯云德成就与纪事

2018-01-10作者:壹生综合学院热点
国家科学技术奖

说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许多人对他的成就都有耳闻。1月8日,他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领奖台,接受国家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可谓实至名归。

个人简介

侯云德,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和卓越的科技工作者,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技术总师。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0项、1994年获何梁何利医学基金奖、1996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奖、1994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获首届树兰医学奖。 

640.webp (2).jpg

一、求学生涯和成长经历 
1929年7月13日,侯云德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属常州)。自幼家境贫苦,10岁就从事家庭副业,靠半工半读上学,摆过摊,捕过鱼,养过鸡。贫苦的生活培育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格。12岁时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凯乐小学。1943年考入当时全国有名的省立常州中学,因成绩优异,直接跳读初二。1948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5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开始了他长期的病毒学研究生涯。 
1956年,侯云德经过统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公派赴前苏联留学的预备生。1958年-1962年,赴前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戈尔布诺娃教授研究副流感病毒。学习期间,侯云德夜以继日地刻苦专研,首次发现了仙台病毒在血清学上存在两个型别,并证明仙台病毒对人有致病性;首次阐明了仙台病毒的溶血活性与细胞融合活性是由病毒的同一特性引起的;首先建立了一种病毒溶血抑制试验,用以研究具有溶血活性病毒的抗原关系;首次发现仙台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上的细胞融合现象,并阐明了其机理。鉴于其出色的学术成就,前苏联高等教育部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侯云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这在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几十年历史上前所未有。 
二、研究领域和科学成就 
(一)奠定我国分子病毒学基础 
1.首次完成痘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有多项原创发现 

早在1984年,侯云德就构建了我国痘苗病毒疫苗株天坛株基因文库,经过10年努力,完成了该病毒全基因组(189,274kb)的测序与分析,是当时国内完成的最大基因组序列,对我国基因组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前驱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对于深入研究痘苗病毒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在丙型肝炎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等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 
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阐明了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基础;首次证明乳头瘤病毒16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建立了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基因组的基因文库,并成功分离克隆了一株人乳头瘤病毒6型,经测序鉴定为国际上的一个新变种。 
3.最早研制系列基因工程载体和病毒载体 
上世纪90年代,侯云德带领团队构建了系列新型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大肠杆菌增强子样序列,为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此外,还完成了一系列新型病毒载体的研制和应用,为我国基因治疗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开创我国基因工程药物时代 
首次克隆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中国人反应优势的α1b型干扰素基因,并成功研发出国家I类新药产品重组α1b型干扰素,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突破。对乙肝、丙肝、毛细胞性白血病、慢性宫颈炎、疱疹性角膜炎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十年间,又相继研制出1个国家I类新药(重组人γ干扰素)和6个国家II类新药,极大推动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事业。 
(三)引领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侯云德带领专家团队顶层设计并指导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布局和发展,为我国生物技术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研制的8种基因工程药物使上千万患者已得到救治,产生了数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03年“非典”期间,侯云德在国际上首先发现α2b干扰素对控制SARS冠状病毒传播有效,现被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SARS储备药物。 
(四)构筑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 
领导设计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思想,重点布置了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任务,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历次重大疫情。 
1.成功应对2009年全球甲流疫情。侯云德作为我国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针对防控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研究,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87天内在国际上首先成功研发甲流疫苗,并在甲流大规模暴发前上市使用。清华大学评估结果表明,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大幅度降低了发病率与病死率,减少2.5亿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5倍,社会收益达2000多亿。 
2.主导建立覆盖我国所有省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技术体系”。2011年,我国在7天内溯源新疆脊灰野病毒来自巴基斯坦,1年内恢复我国无脊灰状态,这一成就被WHO称作全球脊灰控制的“典范”。2013年,我国在全球首次确认并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4天内成功分离和确定病毒。促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第5个、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一举成为全球流感防控的领导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我国派出传染病防控队伍赴西非塞拉利昂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埃博拉、寨卡、黄热等高致病病毒监测、检测和培训工作,实现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充分展示了大国形象。2015年,成功确诊了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病例,有效控制了MERS疫情的传播。著名学术杂志《Nature》和《Nature Medicine》多次发表评述,认为中国目前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五)推动我国医学病毒学人才队伍培养和学科发展 
侯云德作为我国病毒学学科的优秀教育家,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00余篇,著书8本。1990年独自编著了105万字《分子病毒学》一书,是我国病毒学界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病毒学专著。2001年至今,他亲自收集全球最新科研成果资料,编制生物信息简报,截至目前已有555期,达数百万字,为我国传染病控制、新药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最及时、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截至目前,他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其中不乏我国病毒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优秀领头人。 
三、科学精神和事业情怀 
侯云德在青年时期就积极要求进步,建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产生了强烈的入党愿望。24岁时就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28年历经风雨依然初心不改,直到1981年10月,52岁的侯云德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多年夙愿,更加坚定地与党共呼吸同命运,全身心地投入到疾病防控事业中。 
作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侯云德能自觉地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科学实践。有人曾问他:“你在分子病毒学科研实践中最主要的体会是什么?”他回答:“我主要的体会不是基因工程技术本身,而是从无数的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科学实践中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条真理,体会到唯物辫证法的观点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确实能指导我在科研实践中克服困难,战胜失败,走上成功之路”。 
侯云徳的人生正如他的座右铭:“宁静才能致远,严谨可以创新”。在科研工作中他乐于助人,他说:“我国科学家应当团结起来,不能把持技术不外流,技术优势要靠不断创新,而非固封自守,靠创新保持优势,方为科学之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侯云德已届耄耋之年,他仍然在为疾病防控事业殚精竭虑,曾赋诗以明志:“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

(《中国医学论坛报》,内容来自1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