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在我国支气管哮喘初发多在1~6岁,多见于3岁以内发病,发病率达0.5%~3.33%,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部分儿童哮喘在青春期可完全消失。但也有患儿持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性气流受阻,随着病程延长,可形成不可逆的气道重构,增加儿童成年后发生慢阻肺疾病的风险。
因此,儿童哮喘治疗应尽早开始,并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是长期使用的药物,用于抑制气道炎症。缓解药物是指能快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他伴随急性症状的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按需使用。
儿童哮喘发作的最常见体征为呼气哮鸣音,如果临床表现不明显,则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阴性结果对排除哮喘有价值;另外如果每日最大呼气流量变异率大于13%,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后15分钟一秒用力呼气量增加12%等,都有助于提高儿童哮喘的诊断率。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有多种,根除诱因是关键。
1. 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及支原体感染);
2. 吸入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等);
3. 食入过敏原(牛奶、鱼、虾、鸡蛋和花生等);
4. 强烈的情绪变化;
5. 运动和过度通气、冷空气;
6. 粉尘及气体等。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或加重的咳嗽和喘息,肺部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气道痉挛,减少气道炎症,迅速控制病情,因此其非药物治疗包括氧疗和机械通气,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茶碱等。
氧疗:氧气,有低氧血症者,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机械通气:氧气和空气,经合理联合治疗,症状仍持续加重,并出现呼吸衰竭征象时,应及时应用,治疗前禁用镇静剂。
1、吸入选择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是急性发作的首选一线药物
2、吸入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异丙托溴铵是急性发作联合治疗药物,与吸入选择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联用可增加支气管舒张效应。
3、糖皮质激素:
早期应用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有助于急性发作的控制,可短期使用。但病情严重时不能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等。
4、其他治疗药物:
硫酸镁有助于危重哮喘症状的缓解;氨茶碱不常规使用,如哮喘发作经上述药物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可酌情使用。
控制哮喘需要医生和病人共同的努力,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才能控制。≥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分5级),<6岁儿童哮喘长期治疗方案(分4级),通过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度的综合评估,考虑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
1. 吸入糖皮质激素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哮喘控制的优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小于6岁患儿使用低剂量吸入激素,维持良好控制3~6个月,可考虑停药。
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如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改善呼吸道炎症,是儿童哮喘控制治疗的备选一线药物。既可单药用于轻度儿童哮喘的控制治疗,也可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于中、重度儿童哮喘的治疗。
3. 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对于部分不愿或不能持续使用吸入激素控制治疗的6岁及以上儿童,可以考虑按需使用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有利于降低吸入激素的剂量。
4. 其他
对于难治和重症哮喘,抗IgE单克隆抗体如奥马珠单抗、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等可作为前述控制药物的附加治疗,但不能单独使用。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如美泊利单抗已在国外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严重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儿童。
来源:逸仙药学V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张海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