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被过度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尽管过去几十年里AP的诊治水平显著提升,但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死亡率仍高达20%~30%。文献报道,肥胖是AP发生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升高,然而,肥胖导致AP重症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AP的靶点,本研究从肠道菌群失衡的角度探讨肥胖促进AP重症化的作用机制,发现膳食纤维菊粉改善了肥胖诱导SAP小鼠胰腺损伤以及促进肠功能恢复;微生物测序发现菊粉也可纠正肠道菌群的失衡,包括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肠球菌、克雷伯菌,以及促进有益的阿克曼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生长,并且通过无菌小鼠、粪菌移植技术证明菊粉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减轻SAP严重程度作用。同时,本研究也显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抑制肥胖SAP小鼠的肠道炎症,并增强其免疫防御能力从而减轻胰腺炎严重程度。在机制上,该研究阐明了丁酸通过抑制HDAC3和促进组蛋白H3K27乙酰化调节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总的来说,该研究为肠道菌群-胰腺轴提供了新的见解,将为临床SAP患者的早期治疗以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通讯作者介绍】
祝荫教授长期从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救治与基础研究,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获江西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江西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丛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入选2019年度“赣江青年学者”和 2020年度“澳门青年学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