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哪些药物会致耳聋?如何预防?

2022-06-12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其他非原创

多种药物可以导致耳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听力危害最大


据对药源性耳聋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83%是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尤其在儿童、年老体弱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或使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时。


人们比较熟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另外还有阿米卡星、新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巴龙霉素、紫苏霉素、阿米卡星、小诺米星等。


这类药物注射后在耳淋巴液中浓度相当高,可高于其他部位600倍以上,并引起耳蜗内的毛细胞和听神经损害,造成听力下降或耳聋。由于这类药物对听力的危害最大,所以被称为“耳毒性抗生素”。


部分利尿剂可引起耳聋


依他尼酸的耳毒性较大,其次是呋塞米及布美他尼,如肾功能不全,或同时联合应用其他耳毒性药物时更易引起耳聋。




部分抗肿瘤药物可引起听力减退


在抗肿瘤药物中,顺铂、长春新碱、氮芥、乙双吗啉等亦能引起听觉障碍,出现不可逆的高频听力丧失。


医生们发现,这种听力丧失与药物的剂量有明显的关系。但卡铂和α-二氟甲基鸟氨酸在低剂量应用时也可导致听力减退,这种听力减退主要发生在低频区,表现为耳鸣、头晕和听力下降,严重的也可发生耳聋。


其他


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普萘洛尔可引起耳鸣、耳胀、听力障碍;大量服用奎宁、氯喹也可导致听觉障碍。



预防药源性耳聋的3个主要阶段


预防药源性耳聋,从母亲做起


根据目前的研究,药物是否会导致内耳中毒,与人体的“内耳中毒易感性”有关。也就是说,具有这种“内耳中毒易感性”的人,尽管其应用耳毒性药物的剂量不大,使用时间不长,也有可能发生内耳中毒,导致耳聋。这种“内耳中毒易感性”是可以通过遗传获得的。抗生素致聋的遗传属于“线粒体遗传”。


它的特点是:①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同一家族中可以有两个或多个人发病。②全部为母系遗传,耳聋的男性不会传给女儿,也不会通过未患耳聋的女儿传给外孙。


家系中有耳聋患者的母亲及所生养的子女应禁止使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


🔘重点提示


胎儿耳及听神经发育时间为妊娠第4周开始,直到7个月完成。这些耳毒性抗生素均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听觉系统,而胎儿比出生以后的儿童,对耳毒性药物更为敏感。有许多先天性聋哑儿童,实际上并非遗传原因造成,而是母亲在怀孕期间使用耳毒性药物引起。妊娠期要注意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预防药源性耳聋,从娃娃抓起


药物性耳聋可以发生在各年龄,但儿童更易发生。其原因之一是儿童患发热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机会比成人多得多。另外,儿童内耳及听神经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耳毒性药物更为敏感。新生儿和婴儿由于肾功能不健全,对药物排泄能力差,更易发生药物性耳聋。儿童药源性耳聋常为双侧性、永久性损害。特别是幼儿,由于不会诉说或表达不准确,待家长发现时,语言发育已经受损害,不仅致聋而且致哑,给儿童、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儿童药源性耳聋重在预防。


🔘重点提示


防止滥用对前庭蜗神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绝不能将这类药物作为预防性用药,同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给药途径的选择也很重要,椎管内给药的危害性最大,其次为静脉给药、肌肉给药和皮肤损伤后表面给药,口服给药相对安全。医务人员在给儿童使用具有可疑耳毒性的药物前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家庭中有药物耳聋史,特别是属于母系遗传者更应谨慎,尽量不用。


预防药源性耳聋,老年也不放松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老年人听力障碍者约占老年人口的50%左右,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因药物诱发或加重。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易患各种感染、肿瘤等疾病,致使用药(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机会增多;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排泄代谢功能减弱,耐受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使用耳毒性药物,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重老年人的耳聋。


🔘重点提示


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和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要慎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必须使用时,也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表现,应及时停药,以免加重耳聋。在应用利尿药时,应注意补充血容量,以免因尿量过多,导致血容量下降,电解质紊乱,而加重药物的耳毒性。



来源基层医界 作者蔡晧东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