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能否改写ACS指南?低危的急性心梗PCI患者1月后停用阿司匹林,TARGET FRIST研究结果揭晓 | ESC 2025

2025-09-1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画板 1.png

撰稿专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心血管中心  周博达 薛亚军 张萍

1ddcbdcea75c7d1535843147e9b7ad2a.png

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当地时间8月30日,在ESC 2025的第3天,Tarantini教授代表团队在热线专场7(Hot Line7)发布了TARGET-FIRST研究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同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image.png




研究背景



当前指南对AMI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阿司匹林 + P2Y12抑制剂)的持续时间尚无明确共识。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完全血运重建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血栓风险,使得早期停用阿司匹林、转为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成为可能的研究方向。




研究设计



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临床研究,在40个欧洲中心进行。旨在评估低风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提前停用阿司匹林的疗效与安全性。

>>

入选人群

低风险的AMI患者(STEMI或NSTEMI),成功完成完全血运重建(7天内),并在1个月DAPT治疗期间无缺血或重大出血事件。

>>

分组情况

主要干预随机分为两组,① 试验组:停用阿司匹林,继续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11个月。② 对照组:继续标准DAPT(阿司匹林 + P2Y12抑制剂)11个月。

>>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

① 主要终点:全因死亡、心梗、支架内血栓、卒中或出血学术研究联盟(BRAC)3型或5型大出血(非劣效性检验,非劣效界值1.25%)。



② 次要终点:BARC 2、3或5型出血(优效性检验)。



图片3.png

图1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

基线

在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1942例受试者被随机分组,包括试验组961人,对照组981人。患者的平均(±SD)年龄为61.0±10.6岁;78.4%的患者是男性,21.6%是女性,14.5%患者患有糖尿病,38.7%患有高血压,27.8%有高胆固醇血症;50.4%的患者诊断为STEMI,49.6%的患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两组相似,每名患者植入支架的中位数为1个,99.9%的患者实现了血运重建。



随机化时,替卡格雷是最常用的P2Y12抑制剂(74.0%的患者),其次是普拉格雷(20.9%)和氯吡格雷(5.1%)(表1)。



表1  患者基线临床信息

图片4.png



>>

主要结局

主要终点事件在试验组的发生率为2.1%(20例),在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2%(21例),差异为-0.09%(95%CI:-1.39~1.20,P=0.02),达到非劣效性(图2、表2)。



次要终点:BARC 2~5型出血事件在试验组的发生率为2.6%,在对照组的发生率为5.6%,风险比(HR)= 0.46(95%CI:0.29~0.75,P=0.002),达到优效性。



上述结果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支架内血栓、卒中、心梗等缺血事件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BARC 2~5型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图片5.png

图2 研究主要和次要终点

图片6.png

表2 研究主要和次要终点




研究结论



在低风险、完全血运重建的PCI术后AMI患者中,在DAPT满1月后停用阿司匹林、改用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在心血管复合终点方面非劣于继续DAPT,显著降低了临床相关出血事件风险(降低54%)。该策略在选择性低风险人群中是安全有效的,支持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作者简介





图片7.png


周博达 副主任医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

临床专业方向为精准冠心病介入治疗与肿瘤心脏病学,获首届临床医学奖,第十一届姜必宁奖,第三届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研究型人才等荣誉



图片8.png


薛亚军 主任医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及高血压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学术职务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信息化学组委员及秘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冠心病专业组副组长,北京市昌平区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副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数字诊疗分会常务委员,AACNAP、AVVC、EACVI、HFA等国际心血管学术委员会会员等。担任《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obotics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urrent Cardiology Reviews》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



图片2.png


张萍 教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疑难心血管病诊治,特别是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防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信息学组组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心血管能力提升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技术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执行主编、《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PACE》、《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国起搏与电生理杂志》、《中华心力衰竭与心肌病杂志(电子版)》、《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等编委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973子课题等基金资助。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奖等

曾获 “人民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杰出起搏贡献奖”“21世纪中国心电贡献奖”“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