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生对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的认知与能力,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携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围绕“基础—诊断—治疗—实践”全链条,施展外科、放疗、内科、病理、影像等“组合拳”,推出以“脑胶质瘤规范化治疗”为主题的体系化专题活动,以期帮助基层医生系统掌握脑胶质瘤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脑胶质瘤治疗方法,从而提升诊疗水平。
脑胶质瘤诊疗病例分享(晚期)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何维 解浩群 郭铮铮
脑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侵袭性强、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据统计,脑胶质瘤约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0%,全球年发病率约为3–6/10万。更严峻的是,高级别胶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6.9%,术后复发几乎成为必然,中位生存期极不乐观。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基因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上,具有约125kb的DNA长度,是由21个外显子与20个内含子共同组成的一种原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为c-Met。MET蛋白亦被称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属于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当HGF与c-Met结合后,会诱导c-Met发生二聚化,导致自身磷酸化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MAPK、PI3K/Akt和STAT3等,进而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
MET蛋白过表达和MET扩增是胶质瘤患者中常见的MET异常形式,均与更差的预后相关,两者存在一定一致性,但相对独立,尤其MET蛋白过表达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表明,存在MET蛋白过表达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表型的侵袭性增加,且疾病进展更快,对化疗的敏感性较低,预后更差。
伯瑞替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MET-TKI,凭借优异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和良好的安全性,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FUGEN研究证实,伯瑞替尼可显著延长MET异常患者的总生存期,为这类难治性胶质瘤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
女,53岁。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手术治疗:2024年1月4日行“荧光素钠辅助下右额叶胼胝体肿物显微切除术”
术前2024.1.2 MRI
术后2024.2.27MRI(TMZ辅助化疗前)
术后病理: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
► 免疫组化:GFAP(部分+),IDH1(-),ATRX(+),MGMT(+),p53(野生型),Ki-67(约60%+),c-MET(100%强阳性);
► 分子病理: MGMT甲基化阴性。TP53基因:p.R342*。MET(EXON1-14)-MET(Exon15-21):重排;CDK6基因:拷贝数扩增。MET基因:拷贝数扩增。肿瘤突变符合(TMB):4.72个突变/Mb;微卫星稳定型(MSS)
辅助治疗:2024年1月至3月采用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50GY/30次;TMZ 120 mg),后行替莫唑胺300 mg维持治疗。
2024年3月29日,MR部分病灶范围较前增大,PD。
2024.3.29MRI
2024年4月15日至7月15日,经MDT后,采用伯瑞替尼肠溶胶囊300 mg Bid+TMZ3程治疗,过程顺利,MR提示PR,调整伯瑞替尼剂量为200 mg Bid继续联用。
2024.10.20MRI
2024年10月份至今,采用伯瑞替尼+TMZ剂量密度给药治疗。
患者为中年女性,因“反复头痛2月余”于2023年12月28日入院,自述于7年前外院行右侧脑胶质瘤手术。分子分型:MGMT甲基化阴性;MET(EXON1-14)-MET(Exon15-21):重排;MET基因:拷贝数扩增。首次治疗为手术+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术后2个月病灶范围增大,MDT讨论后患者先后使用博瑞替尼+TMZ 528方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本期通过一例MET蛋白过表达合并扩增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成功治疗实践,深入解读伯瑞替尼如何精准狙击MET靶点,为患者赢得宝贵生机,为复胶质母细胞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实践参考。
这是一例新型疗法,个性化制订治疗策略,是精准医疗的代表性病例。根据相关指南合专家共识关于BRAF V600E阳性的意见,该患者可以使用靶向治疗,晚期行TMZ(80mg/d)+达拉非尼(Braf上游)+曲美替尼(Braf下游)+/-安罗替尼取得了不错的疾病控制效果,成功印证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某些具有特定遗传改变患者——如BRAF V600 E突变,NTRK融合和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的强效之选。
基于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个性化制订治疗策略:根据肿瘤特征(肿瘤大小,位置和分子特征)、对初始治疗的反应、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的年龄,KPS评分,神经功能状态及个人诉求调整方案,联合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2)靶向治疗的精准应用:胶质瘤中存在多种分子靶点异常,针对这些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在胶质瘤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显示出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前景。
(3)靶向治疗的耐药等问题:虽然靶向治疗在晚期胶质瘤治疗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和适用人群,并且这些治疗只能使携带特定突变的患者受益。目前正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进行各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包括靶向EphA 3受体、EGFR和VEGF的药物。然而,大多数RTK抑制剂的临床成功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4)MET蛋白过表达是潜在治疗靶点:MET通路异常在GBM中发生率较高,其主要类型及临床意义已成为专家共识——上述异常,尤其是MET蛋白过表达,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是导致替莫唑胺化疗耐药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如贝伐珠单抗)耐药的关键机制之一。因此,阻断MET信号通路成为逆转耐药、改善预后的科学新方向。
1、本例中的患者,使用伯瑞替尼靶向药有效,主要是因为检测发现了哪种基因异常?
A. EGFR突变
B. IDH突变
C. MET异常
D. BRAF突变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神经肿瘤学研究生
师从神经肿瘤化疗组郭琤琤教授
主攻方向:神经肿瘤新型药物筛选治疗、肿瘤基因组学、核磁影像组学、临床大型数据库挖掘和分析、生物信息学
神经肿瘤学研究生
师从神经肿瘤化疗组杨群英教授
主攻方向:神经肿瘤新型药物筛选治疗、肿瘤基因组学、核磁影像组学、临床大型数据库挖掘和分析、生物信息学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CSCO神经系统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
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学组秘书
广东药学基层委员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青年科学家
从事神经肿瘤药物治疗
多项指南执笔人
发表英文论著30余篇,多个研究在国内外神经肿瘤大会上(SNO/ASNO/ASCO)口头报告及论文演示,参与及主要负责多个胶质瘤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