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自带药品注射难如何破局

2022-01-24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自带药品注射难立法治本之道

【儒亮时评】自购药品正面临如何才能合法、便利使用的困局。这其中,有医疗安全和风险考虑,更也有利益权衡的博弈。变“有药无法用”为“有药就可用”,立法规范,乃治本之道,这,或任重道远,但真迫在眉睫。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2-01-19


据报道,连续在医院购买了28针“苏肽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后,满足受赠条件的患者林燕(化名),拿着助残公益项目赠送的第一批7支赠药,辗转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终也没能找到一家肯为其注射的医疗机构。有类似困扰的不止林燕。现实生活中,外购处方药难被接受、自购的注射剂无处注射成为普遍现象,困扰着不少患者。

问题出在哪?先看患者,手头有药,偏偏无法输注使用,难免恼火。再看医疗机构,出于安全考虑,按规定办事,不予使用患者自带的外购药品,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很多药品都有严格的储存、运输要求,若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用药安全隐患。注射外带药有风险,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谁又担得起责任呢?由此,输注外购处方药就陷入了两难:患者有需求,医疗机构有顾虑,双方难以达成一致。

怎么办呢?有的患者无奈将目光转向自己,“打算对着视频自学配药和注射”,甚至有的病人久病成医。当然,此举有风险,并不值得提倡。还有一些人向外找办法,求助于“网约护士”“滴滴打针”等互联网医护服务,但出于高成本和安全考虑,最终也多是望而却步。显然,患者个体的力量并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值得更多思量。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道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无药可用是种“看病难”,有药没法用同样也是“看病难”的表现。正如专家所言,“处方药不应只有销售过程,更应关注执行医嘱的服务过程”。将“医院开处方、药店拿药、后续用药”的环节一一打通,既是广大患者的期盼,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对此,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方案和经验可供借鉴。比如,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新型治疗模式“日间病房”;再如,在美国,特药患者可以选择到医师诊所或者输注中心进行药物输注。近年来,国内输注中心的建设也开始加速。血液病中心日间输注中心、肿瘤病特殊药品输注中心、医保特药输注中心……一些医院探索建立输注中心,有助于为患者打开绿色通道。除医院外,药店针对不断增大的医院处方外流市场,也积极探索新模式,比如建立DTP大药房+日间门诊综合医疗体,提供患者院外一站式解决方案,等等。

医疗无小事。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医疗服务也当与时俱进,不断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如此才能更好实现“病有所医”。 (张冬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