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短暂而急剧的缺血缺氧临床综合征,通常为一过性的胸骨后、心前区等部位的不适。其特点为短暂的压迫性疼痛、沉重或窒息感(即心绞痛),可由运动、饱餐、情绪波动或其他应激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在数分钟内缓解。
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均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及心脏康复学指南中,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治疗给予ⅠA或ⅠB类推荐。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处方应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临床情况及个体化差异制订,运动治疗前还应进行心绞痛严重程度评估。
运动处方应根据患者的健康、体力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运动爱好等个体化特点制订。运动处方内容均应遵循FITT-VP原则。
运动频率——frequency
强度——intensity
时间——time
形式——type
总量——volume
进阶——progression
建议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频率为3~5次/周,运动形式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平衡运动、柔韧运动等。
建议每次总运动时间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可至60 min(包括热身及整理运动)。
推荐3个月内运动康复次数为36次,不低于24次。
适宜的运动强度是确保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有氧运动处方的强度应根据患者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定制。
临床常用的制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包括心率储备法、无氧阈法、峰值摄氧量百分比法、摄氧量储备(VO2R)法、代谢当量法、最大心率百分比法和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等。
此法不受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的影响,临床上较常用。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
类似于心率储备法,摄氧量储备计算公式为:目标运动强度摄氧量=(最大摄氧量-静息摄氧量)×运动强度+静息摄氧量。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摄氧量,取相应摄氧量百分比(如中等强度45%~59%)对应的心率或代谢当量。
通常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应的能量代谢水平,1 代谢当量(MET)相当于摄氧量3.5 ml/(kg·min)的能量消耗。可以将摄氧量换算为代谢当量,即目标代谢当量=VO2/3.5。
运动目标心率为在静息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30次/min,高危患者增加不超过20次/min,中危或体能差的患者增加20次/min,低危或体能好的患者增加30次/min。此方法简单方便,但欠精确。
多采用Borg评分表,患者根据自己感觉的劳累程度计分,由最轻至最重分别对应6~20分。通常建议患者的运动强度在11~16分范围内。
主要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平衡运动、柔韧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抗阻运动包括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等。运动形式虽以有氧运动为主,但抗阻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见下表。
参考资料:《稳定型心绞痛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都是美托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有哪些不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