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七场血液肿瘤复赛圆满落幕!

2025-03-11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2025年3月1日上午,“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七场血液肿瘤复赛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血液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围绕临床诊疗难点展开深度研讨,通过前沿技术分享及多维观点碰撞,为与会者打造一个集思广益、启迪智慧的学术交流平台。


图片1.png
图片2.png

刘  利 教授


苗  瞄 教授

图片3.png
图片4.png

邓建川 教授


叶洁瑜 教授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特邀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利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苗瞄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邓建川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叶洁瑜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莅临现场、悉心指导。经过全国各大赛区海选角逐,本场复赛迎来了4位选手进行角逐,向总决赛发起冲刺。

两位主席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们强调,本次参赛的选手实力非凡,比赛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学习的契机。期待各位选手在锤炼中积极进取,在讲台上充分展示风采,取得优异成绩。



典型病例,诊疗革新


01

病例一


图片5.png

袁芳芳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袁芳芳教授分享了一例关于罗普司亭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血小板植入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准备进行HSCT。患者与亲属的HLA配型均为半相合,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检测结果强阳性,存在多项植入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治疗团队在移植早期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促进血小板植入,但是在移植后,血小板植入并不顺利,血小板水平持续低下。在此情况下,治疗团队选择罗普司亭作为促血小板植入的药物,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罗普司亭凭借其安全性高、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给药方便等优势,使患者逐渐脱离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水平恢复至正常。在移植四个月后,患者嵌合体完全嵌合,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


图片6.png
图片7.png

姚  鲲 教授


张兴霞 教授

图片8.png

秦善文 教授


辽宁省人民医院姚鲲教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兴霞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善文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三位教授一致认为该病例展示详细,治疗过程清晰,患者病情复杂但治疗效果良好。随后,专家们对罗普司亭的治疗方案、药物对比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问题展开讨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相关研究和数据支持临床决策。

02

病例二


图片9.png卞倩玉 教授

潍坊市人民医院卞倩玉教授分享了一例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全血细胞减少病史长达8年,因乏力加重及发热入院,检查发现全血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极低,骨髓穿刺和活检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粒红巨三系造血细胞增生,最终诊断为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IVE期B,MALT-IPI 3分,高危)、股骨头缺血坏死并炎性、2型糖尿病等。患者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行TPO治疗1疗程有效,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血小板降低,再次应用TPO后无效。治疗团队决定采用罗普司亭,罗普司亭不会造成血小板自发聚集,血栓发生风险低,且与内源性TPO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无中和抗体风险。转用罗普司亭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水平再次升高,脱离输注血小板,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高  健 教授


李明花 教授

威海市立医院高健教授、辽阳市中心医院李明花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介绍清晰、治疗过程严谨,同时,现场的专家们围绕甲状腺异常高值的处理策略、老年患者的治疗评估、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适用范围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价值等热点问题交流互动,分享学术观点。

03

病例三


图片12.png李伟华 教授


威海市立医院李伟华教授分享了一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ITP病史长达21年,期间多次复发,尝试了包括利妥昔单抗、丙种球蛋白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案,且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在调整治疗方案后虽有一定疗效,但血小板水平难以稳定在安全范围内。治疗团队考虑到患者的长期病史、年龄因素及伴随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传统治疗方案效果有限的情况下,最终选用新型药物罗普司亭。罗普司亭作为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能够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经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始终>50×109/L,无出血表现,安全性良好。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王  俊 教授


肖  艰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俊教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肖艰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诊治过程规范,诊断思路清晰,并对如何避免血栓的发生、老年患者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各种升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剂量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04

病例四


图片15.png

史玉叶 教授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史玉叶医生分享了两例难治CTIT的病例。第一例患者为老年男性,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non-GCB型,ⅢS期A组),经R-CDOP方案6周期、利妥昔单抗 2周期后疗效评估为完全代谢缓解(CMR)。由于患者存在TP53基因的缺失和突变,这一高危因素导致疾病复发。经过多线治疗后,患者出现了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低至2×109/L,诊断为CTIT,应用罗普司亭两周,因原发病进展死亡。

第二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而入院。经检查,患者确诊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CP期)。治疗团队根据专家共识,选择了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进行治疗。然而,治疗后患者反复出现血小板极度降低,最低时仅为9×109/L,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改为口服泼尼松,并开始每周一次的罗普司亭治疗,经过五周的足量足疗程治疗,患者的血小板稳步增高,最高升至147×109/L,并成功过渡到了原发病的治疗中。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邢宏运 教授


陈 姝 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邢宏运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姝教授对这两例进行点评,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两个病例阐述清晰完整,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参考。随后,专家们针对高危DLBCL是否需要预防用药、治疗方式转换的时机、CTIT根据骨髓状态差异起效时间可能迥异等问题发表独到见解。




总结



在四位参赛选手精彩分享以及点评嘉宾热烈点评后,史玉叶教授成功晋级决赛,袁芳芳教授、卞倩玉教授、李伟华教授获优秀奖。两位大会主席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这些病例兼具典型性与前沿性,既覆盖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又聚焦于血小板减少这一难题。讲者们通过规范化评估、阶梯式治疗决策及个性化用药,充分展现了青年医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评审专家从病因机制、鉴别诊断到最新进展多角度解析,融合循证依据与实践经验。期待未来能持续开展此类交流合作,共同促进精准医疗理念的落地实施。


1.png
2.png

优秀奖颁奖合影

史玉叶教授晋级决赛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