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8月15日,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在郑州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意义非凡,汇聚了全国食管癌专业领域的众多顶尖力量,共同见证专业委员会的新老交替,为未来食管癌防治工作擘画蓝图。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主持,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院士参会。
会议伊始,赵勇秘书长宣读了中国抗癌协会给予食管癌专业委员的换届批复。中国抗癌协会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国家级学会,是我国肿瘤医学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科技社团。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承接了食管癌诊疗的重要任务,本次食管癌专委会换届工作承上启下,将进一步改善我国食管癌诊疗现状。
紧接着,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院士登台致辞。作为我国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赫捷院士深知食管癌给我国人民健康带来的沉重负担。他明确指出,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多年来,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的同道们在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研究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中国食管癌的诊疗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鼓励大家在未来要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攻克食管癌难题持续奋斗。
第七届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做工作总结报告并致辞。报告中提到,专业委员会在过往的工作中,积极参与总会发起的各项活动,还组织了多项学术活动及会议,于2024年9月成立了整合食管癌委员会。同时,编写了多部学术及患者指南,并有多名重要成员在国际食管疾病组织任职,使得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毛友生教授还对各级领导和委员们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奉献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随后,会议进入紧张的投票环节。首先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候选人进行竞聘发言,他们各自阐述了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设想。全体委员以无记名差额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第八届食管癌专委会领导集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椿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弘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田子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谭黎杰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院士发表致辞。他深入浅出地回顾了中国抗癌协会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协会的发展宗旨。在致辞中,樊代明院士着重强调了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的重要作用,指出食管癌对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食管癌诊疗刻不容缓。同时表达了对本次换届后的领导班子的殷切期待,祝贺本次会议顺利召开。
会议最后,第八届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克能教授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发言。他首先向各级领导与全体委员的信任、帮扶及支持致以诚挚谢意。回望从业历程,他感慨自己有幸见证了历届同仁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专委会从蹒跚起步到稳健前行,不仅在学科建设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前任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振涛教授和上任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更在提升食管癌疗效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让中国食管癌诊疗的专业影响力在国际国内舞台持续攀升。
“接过这副担子,既感使命光荣,更知责任千钧。”陈克能教授坦言,食管癌防治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他郑重承诺,新一届团队将以团结为帆、以奋斗为桨,绝不辜负协会与同仁的期许,携手直面未来考验,着力推进工作:拓展委员与会员队伍的覆盖面,让专业力量更广泛凝聚;修订食管癌临床诊疗规范指南,为行业树立更精准的标杆;推广前沿技术与创新疗法,让科研成果更快惠及患者;深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为诊疗突破提供更坚实的证据;持续培育青年骨干人才,为学科发展注入更持久的活力;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让中国经验与世界智慧深度交融。相信在中国抗癌协会的平台下,新一届班子的引领下,食管癌专委会的同道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必能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共同书写食管癌防治事业的崭新篇章。
来源 | 中国抗癌协会
查看更多